彭民欣
*
書畫藝術
熱度:326

彭民欣,石家莊市石粉畫傳承人。石粉畫用色彩各異的石粉代替顏料,用白布和青磚代替畫紙。不僅古樸大方、優美、純真,而且畫面的立體感很強,色澤鮮艷,更重要的是石粉畫不怕潮濕和風吹日曬,不受溫差限制可以長期的保持原貌,即使放在水里也不容易褪色,它既是工藝美術作品,又接近水墨國畫。彭民欣希望這門瀕臨失傳的技藝能從他的手中發揚光大,繼續傳承下去。
彭民欣所用的顏料并不是普通的水粉,而是一瓶瓶色彩各異的粉末。彭民欣說:這些粉末使用不同顏色的石頭磨制而成,由于粉末同色系的差別并不明顯,他只能一筆筆地重復勾畫,才能看出顏色的深淺,畫面也更加富有立體感。“畫這種石粉畫就是費時間,費工夫,每幅畫最少也得花上近半個月。”彭民欣說,他曾畫過一幅孔雀,為了讓孔雀的羽毛層次分明,上萬根綠羽毛每根他都畫了不下4遍。
在他小時候,父親常跟他提及如何用石頭作畫,并告訴他一些技巧和奧秘。但當時家里窮,彭民欣連最普通的作畫條件都沒有,更別說創作石粉畫了。直到2009年,由于單位不景氣,作為司機的彭民欣干脆辭掉工作,潛心研究起了石粉畫。“父親說的都是理論上的,根本沒有實踐基礎,很多配方也失傳了。”彭民欣說,最初研制石粉畫時的艱辛讓他記憶深刻。
他將四處搜集購買的石頭打磨成細細的粉末,逐一添加其他物質,配比調成最合適的石粉畫顏料。在將近四個月的時間內,工作室的燈晝夜不息,困了他就趴在桌前小睡一會兒。“那時候雖然艱難,但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彭民欣說,在他研制的關鍵時刻,母親的病情加重了。因為母親是植物人,吃飯的時候很費力氣,要捏著嘴喂飯,彭民欣就喂母親一勺飯,趁老人咀嚼的工夫趕緊轉過身畫兩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歷了數十次的失敗后,彭民欣不僅研制出了最佳配比的石粉畫顏料,還攻克了畫卷褪色的難題。“不褪色的關鍵除了石粉,再有就是畫布。”彭民欣說,他創作所用的畫布是經過特殊加工改良的。普通的白布要經過裁、燙等九道工序加工之后,再涂上鈦白粉才能在上面作畫。說話間,彭民欣將一幅山水畫泡進了清水中,布畫上青山綠水不僅沒有褪色,反而顯得更加青翠欲滴。半個小時后,布畫從水中拿出來時,依然完好如初。
“我現在不光在布上作畫,也在青石上進行創作。”彭民欣說,他的布制石粉畫研制成功后,又開始研究在青磚上作石粉畫。在彭民欣的家中,除了墻上一幅幅精心裝裱的布畫外,地上也堆滿了整齊的青磚。彭民欣說這些青磚進行打磨后,也能成為創作載體,并且別有一番風味。
如今,彭民欣的石粉畫已被列入石家莊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將來這門瀕臨失傳的手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作品賞析:

彭民欣 作品

彭民欣 作品

彭民欣 作品

彭民欣 作品

彭民欣 作品

彭民欣 作品

彭民欣 作品
彭民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