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 書畫藝術
熱度:456

石雀故事

陳曦,國書協培訓中心藝術委員導師,中國書畫人才研修中心高級研究員,北京民族大學訪問學者客座教授。


個人簡介

余幼喜歡寫字,中年熱衷書法。 因受老世交(蔡琦先生)啟蒙,一本右軍十七帖引發興趣!先生尊崇二王為宗法。是老家羊莊乃至滕州市(原為滕縣)書法著佳。七三年先生從縣城回老家過春節時,贈送我一本《王羲之右軍十七帖》以示鼓勵臨帖正道。先生是我崇拜人,從不多言,配帶一千多度近視鏡眼,身著灰色中山裝。文雅氣、樸素又莊重,使我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由此,一個無知玩童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愛好。此先生教誨激勵之源,未敢昔事有忘。
 工作后,在單位,一本殘帖、一盆清水、報紙、地板是我練字的地方,在家時,一方漢磚、一碗黃泥、一爐鍋灰是我的書寫材料。每每看見漂亮的字,總要駐足琢磨,心摹手仿,遇到高人總會不揣冒昧,認真求教。工作之外,勞動之余讀書習字,樂在之余,甚是愜意。 如此多年,我十分崇拜文人墨客…穿越時空,還原時代的記憶,現實是殘酷的,人需要生存更需要奔波。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有一機會接觸了紅學家李希凡并有幸住在北京西單人民日報社宿舍家里,十分榮幸和傲嬌。那種文化氣象就感覺到另一個世界,心曠神怡,久久未能入眠,書架著作寶藏,"望山跑死馬,如若萬佛寺”。心往之地,神往之情。《曹雪芹與紅樓夢》、魯迅《吶喊思想藝術》,《紅樓夢學刊》是我每月常約定讀物,深受影響……但一份《書法》雜志,使我對書法有了新的認識,也才算真正開始了我的書法人生。緣于對“取法乎上”的簡單理解,取《蘭亭集序》《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為本,使我愛不釋手。

后遵李華亭老師建言,繼攻米芾。因有習《蘭亭》《圣教》之功,入米極快,他欣然揮書"書韻米南宮"以贈,書風驟變。2000年榮耀是考入北京大學書法研究班授課于書法導師歐陽中石、范曾、劉正成、王岳川、張旭光;國學導師季羨林、金開成、王蒙。倡導"文化書法,書法文化"。于此,也悟出了“久積真力,學宗百家,始可通變”之理。 以“堅持傳統經典為師,切勿盲從時風”告誡。此后,便上窺金文籀篆,下效漢隸魏碑,取意晉唐之韻,旁效碑帖百家,于漢魏晉唐、宋元明清歷代名家法帖博采廣取,于楷、行、草、隸、篆、碑帖諸體無不涉獵。逐漸充實了功力,豐富了技法,作品風格不斷蛻變。 書法乃雅事,功夫在字外,徒練手技,難成華章。余雖天資秉性使然,處世低調,不爭名,不逐利,更不會趨炎附勢,卻深知為書之道須博學廣識,提高學養;須理論實踐兼具,不可偏廢;亦知做字當先做人,藝高須先德馨;更知若避圈內相忌相輕之害,須謹慎自律。作書要有眼界,做人當有胸懷,做事不可負人。此吾之守也。 白駒過隙,日月如梭,彈指間將步入天命之年。回首人生,年輕時的許多“野心”“夢想”皆成過眼煙云,唯書法一道始終與我不離不棄,結伴而行。閑靜時一杯清茶、一本法帖,潛心探究其中真諦;愉悅時隨心揮毫,縱情達意;郁悶時,因感潑墨,直抒胸懷;盡情地享受著書法帶來的人生境界的綜合體驗。雖說墨海探游幾十年,默默無聞,未見大成,卻也無憾。而近二十年傳播徒授,義無反顧地堅守和承擔著書法這一民族國粹藝術的薪火相傳之責任,也算聊以自慰.。
 陳曦(晨曦 漢啟 )筆名山石,書室名斯德軒,別署天池牧群主、善人居士。1963出生,山東滕州人。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中國書協培訓中心藝術委員導師,中國書畫人才研修中心高級研究員,北京民族大學訪問學者客座教授。2000年任《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叢書編纂委員會》主任編輯;山東乃大集團名譽董事長高級總顧問。

書法早年潛心二王、趙孟頫,后攻米芾、王鐸、李邕、張瑞圖,旁涉宋元明清歷代諸家。近年在漢魏諸碑用功較多。書涉正、草、隸、篆,諸體皆擅,尤以行草、書為長。碑帖兼容、功力深厚,書風飄逸灑脫、放朗大氣。既有傳統文人書法的淳和典雅之美,又具勁健豪放,淋漓痛快的時代感染力。尤其對書史書論研究頗深,見解獨到,底蘊豐厚。

匠人來自:( 點擊下方圖片可查看詳情

logo.png石雀故事致力于發掘整理推介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技藝,并為之打造廣闊的展示平臺。

在石雀故事您可以免費查詢平臺收錄匠人的聯系方式以及作品, 如果您是工藝師、民間匠人,您可以添加微信yuqi102參與(下圖二維碼)。

平臺不會收取任何費用,也不會向您索要任何作品。(已收錄匠人可免費補充資料)

????? 匠人請識別二維碼(長按二維碼識別)

?????08haobianji.jpg

?

?

?

關注公眾號瀏覽平臺(長按二維碼識別)

石雀故事

?

匠人請務必點擊曝光板查看平臺最新曝光及公告內容。

嚴禁盜用平臺資料生成鏈接、鏡像,一經發現,平臺絕不姑息,將在平臺以及合作媒體進行曝光,并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追責。baoguangban.jpg

免責聲明:

涉及交易務必選擇具有第三方擔保性質的平臺。

石雀故事不承擔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糾紛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