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朗次來 * 泥塑技藝
熱度:127

石雀故事


四朗次來,1986年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擁有中國三大藏傳佛教印經院之首德格縣。2010年,經過多年的刻苦學習和師傅的指導支 持下,開設四朗工藝廠,承接多座大寺院的壇城和佛像制 作任務,得到了當地大活佛和大堪布的夸獎及肯定,至今 與其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始終不忘初心,為藏族佛像文化能夠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展。近年來培育了一大批優秀學徒,制造了 將近5000尊佛像,致力于把藏傳佛教文化發揚光大。


從藝經歷

四朗次來,1986年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擁有中國三大藏傳佛教印經院之首德格縣。從9歲起便跟隨舅舅學習藏文基礎和壇城繪畫基礎,從15歲起, 在艱苦的條件下跟隨師傅貢嘎澤珠系統的學習繪畫知識和 泥塑造像,開始自行學習制作壇城,并取得了很大的進 步,如今能夠制作出各種少有的精品立體壇城。

在師傅的傳授下表現出極高的天賦,強大的好學心及領悟能力。2010年,經過多年的刻苦學習和師傅的指導支 持下,開設四朗工藝廠,承接多座大寺院的壇城和佛像制 作任務,得到了當地大活佛和大堪布的夸獎及肯定,至今 與其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四朗次來始終不忘初心,為藏族佛像文化能夠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展。近年來培育了一大批優秀學徒,制造了 將近5000尊佛像,致力于把藏傳佛教文化發揚光大。

技藝簡介

1.佛像制造技藝超群,巧奪天工,其佛像擁有鮮明的 藏傳佛教怒像特色。

2.模版佛像泥料純凈無污染,由指定的泥料制作而 成,保證了佛像堅固光滑和線條的準確性。

3.成品佛像由金、銀、紫銅、錫、黃銅等精制冶煉而 成,保證了佛像的經久耐用和堅固耐磨性。

4. 鑲嵌在佛像上的珠寶皆由湖北、廣州等地特地采 購,珠寶豐富多彩,價值千金。

5.佛像凹凸有致,形象逼真,給予觀賞者以更親切實 在的感覺。 6.佛像建造工藝與勉薩畫派同根同源,做工精細,法 相莊嚴,對比強烈。 總之,他的佛像制造技藝的特點有形象生動,法 相莊嚴,堅固耐用等藝術特點。把制造佛像和壇城的 工藝藝技,構圖發揮的淋漓盡致,他所使用的原料取自大自然,取自大地,有天然寶石礦物,也有細膩入 微的指定泥料,更有非珍貴稀有的土壤。佛像的建 造完全有手工完成,過程緩慢,復雜且神秘。這些原 料建造出來的佛像巧奪天工,歷經日月恒久永不塌損。


主要成果

2013年參加了四川色達佛學院的佛像和壇城,以及老 佛像修復工程,同年制造了西藏山南地區昌珠卓瑪拉 康寺壇城;

2014年制造了四川甘孜道孚縣把關鎮顯密法源寺壇 城;

2015年制造了湖北隨州清泰寺的《釋迦摩尼佛》、 《彌勒佛》以及《蓮花生大師》等佛像;

2016年制造了中國民族民間工藝藝術家協會作品《釋 迦摩尼》佛像;

2018年制造了玉樹稱多縣土登寺《文殊幻網》壇城;

2018年制造了西藏大昭寺純金《酥油燈》等;

2017年4月,獲得由中國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家協會 頒發的第四屆中國傳統宗教泥塑造像技藝大賽優秀獎;

2018年11月,《酥油燈》、《法器鼓》、《空西 母》三部作品分別獲得由四川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頒 發的“太陽神鳥杯”天府·寶島佛年工業設計大賽金屬工藝和首飾類金獎;

2018年6月,《土登寺文殊幻網壇城》獲得青海玉樹土登寺頒發的優秀獎;

建造了德格拉夏寺、八邦寺、更慶寺、玉樹結古 寺、色達寺、大昭寺、山南昌珠寺、日喀則薩迦寺、玉樹土登寺、湖北隨州清泰寺、德格銀男寺等多座寺 廟的佛像和壇城建造。

此外,至今建造的佛像多達將近5000尊,其代表 作,《蓮花生大師像》、《酥油燈》、《釋迦牟尼 佛》、《綠度母》、《四臂觀音》、《六臂瑪哈嘎 拉》、《道果師承四十尊》、《蓮花生八像》、《土 登寺文殊幻網壇城》、《幻化網寂靜壇城》、《大會 壇總集壇城》、《幻化網憤怒壇城》、《喜金剛壇 城》等著名佛像和壇城。 在二十多年建造佛像的生涯中,培育出了一批優秀學徒,至今仍然免費培養出來自各地的學徒,致力 于傳承和發展佛像建造工藝事業上。

從藝感悟

藏族唐卡勉薩派,亦為新勉塘派,在西藏古籍中和民間又稱做“藏赤”,“藏”指西藏日喀則一帶,“赤”即 畫派。勉薩畫派相傳產生于公元17世紀中葉,主要分 布于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及其周邊地區。

在歷史上,藏族唐卡勉薩派曾經流傳到拉薩、山南、昌都等地,鼎盛時期曾有畫業作坊一千余家。勉 薩派的創始人是四世班禪大師的隨身畫師朱古曲英嘉 措,他在勉塘派的基礎上更多地吸收了工筆畫中的人 物、山水及亭臺樓閣的造型、布局和技法,并添加了 很多個性繪畫元素。他的繪畫、工藝、雕塑等方面的 作品多藏于布達拉宮、扎什倫布寺、夏魯寺等著名的 宮殿與寺院。

勉薩派唐卡構圖嚴謹、色彩鮮艷、線條變化豐富、 勾金細致,尤其是人物性格的表現方面更加自然與細 致入微。該畫派造像法度精嚴,與傳統的塊?表現相比,尤其注重線條的運用,線條工整流暢,色調活潑 鮮亮,變化豐富。表現題材十分廣泛,包括上師像、 佛、本尊像、菩薩像、護法神像、人物傳記、歷史、 醫學、民俗等。它對研究西藏歷史、文化、美術、宗 教等具有極高的價值。

唐卡勉薩派藝術源于公元17世紀,至19世紀時已經 成熟并進入興盛時期,通過著名的繪畫?師嘎欽洛桑 平措、達娃頓珠、阿頓等前輩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 作,培養了羅布斯達等年輕的勉薩派傳承人。

勉薩派佛像建造工藝就是建立在勉薩派唐卡藝術繪 畫之上,其傳承方式和建造藝術是與勉薩派唐卡繪畫 藝術是分不開的,除了其成品的表現形式之外,理論基礎等建造理念等都始終保持著一致。


四朗次來 聯系方式:未公布


LOGO2.jpg

匠人來自:( 點擊下方圖片可查看詳情

logo.png石雀故事致力于發掘整理推介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技藝,并為之打造廣闊的展示平臺。

在石雀故事您可以免費查詢平臺收錄匠人的聯系方式以及作品, 如果您是工藝師、民間匠人,您可以添加微信yuqi102參與(下圖二維碼)。

平臺不會收取任何費用,也不會向您索要任何作品。(已收錄匠人可免費補充資料)

????? 匠人請識別二維碼(長按二維碼識別)

?????08haobianji.jpg

?

?

?

關注公眾號瀏覽平臺(長按二維碼識別)

石雀故事

?

匠人請務必點擊曝光板查看平臺最新曝光及公告內容。

嚴禁盜用平臺資料生成鏈接、鏡像,一經發現,平臺絕不姑息,將在平臺以及合作媒體進行曝光,并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追責。baoguangban.jpg

免責聲明:

涉及交易務必選擇具有第三方擔保性質的平臺。

石雀故事不承擔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糾紛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