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碧海
*
石雕藝術
熱度:121

蔡碧海,男,1985年出生于石雕之鄉惠安縣,石雕師、工藝美術師。他熱衷于傳統石雕創作,他的創作以生活為基礎,崇尚由心靈抒寫而達到思想自由的境界。他的作品中完全沒有刻意修飾經營的痕跡,仿佛隨心賦形,每一件作品表露的就是藝術家自身的精神寫照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向往,在石創大道中領悟雕刻的藝木,這種領悟構成了他獨特的表現力,并在題材、造型和技藝方面都有開創性的突破,提高對傳統石雕藝術的創新。
現為:
泉州市無界斫石園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福建省手工藝協會會員。
惠安縣雕刻藝術研究會會員。
無界斫石藝術創作總監。
泉州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泉港區文藝交流協會會員。
創作歷程:
1997年從事石雕雕刻藝術以來,他不斷研究探索雕刻藝術工藝,并學習古代藝術文化、雕刻傳承工藝等,并與2008年加入惠安縣雕刻藝術研究會, 2014年三月至十一月他在福建省惠安縣開成職業中專學校雕刻工藝培訓班學習雕刻技法,從而提升自身雕刻藝術內涵,并結合繪畫雕刻創作經驗,此后他在全國各項評比中不斷獲獎,在行內名聲大噪,但他一直相信學無止境,2018年他先后參加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組織的傳統工藝文化傳承與創新高級研修班以及工藝美術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雕刻技藝再上一乘。
他的作品融入個人思想文化創作使藝術創作更為貼近生活,達到了人文和理念的和諧統一。
技藝簡介:
雕刻歷史悠久、技藝精湛的各種雕塑工藝,如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泥雕、面雕、竹刻、骨刻、刻硯等,是中國工藝美術中一項珍貴的藝術遺產。牙雕、玉雕等工藝由于材料昂貴,做工又十分的精細,所以逐漸從實用品轉變為欣賞品,因此被人們稱為“特種工藝”,解放前,它僅是剝削階級手中的玩物。木雕、石雕、泥雕、面塑等工藝,則大都流傳在民間,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石雕,指用各種可雕、可刻的石頭,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借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主要成果:
2008年加入惠安縣雕刻藝術研究會。
2014年第六屆惠安縣非公有制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初級職務評委會評為(初級工藝美術助理工藝美術師)。
2014年創作的石雕作品《母愛》榮獲第九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銀獎。
2013-2015重慶大學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專科學習(函授)結業。
2015年-2017七月福建師范大學美術系藝術設計(函授)畢業。
2016年:第三屆泉州市工商聯非公有制企業工藝美術系列中級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考核評審委員會評為,(中級石雕工藝美術師)。
2016年5月創作的石雕作品《加·持》榮獲第十一屆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銅獎。
2016年5月創作的作品《清風》,榮獲2016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莆田作品評比銀獎。
2016年加入惠安縣西梁慈善公益協會。
2016年加入泉州市泉港區文藝文化交流會并擔任協會理事。
2016年8月泉港區工藝文化交流協會承辦的泉港區首屆工藝美術精品展,作品《加·持》榮獲精品獎。
2017年10月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第十一期惠安石雕培訓班,并結業。
2017年加入福建省手工藝協會。
2017年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聯合主辦的“2017年福建省手工藝新秀提名展”評比中作品【加持】榮獲最佳工藝獎。
2017年加入惠安縣雕刻工藝師協會。
2017年9月榮獲泉州市泉港區工藝文化交流協會首屆‘工藝名人’金獎。
2017年12月作品《劉海戲金蟾》榮獲2017年泉港區二屆工藝美術傳承獎。
2017年加入泉州市工藝美術學會。
2018年,“深圳·金鳳凰”工藝品創新設計大賽【加持】榮獲銀獎。
2018年作品《四君子》榮獲第十三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優秀作品評比銀獎
2018年4月18日參加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組織的傳統工藝文化傳承與創新高級研修班暨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申報藝術作品觀摩活動并結業。
2018年7月參加泉州市2018年華僑大學美術學院舉辦的“海絲”(泉州)工藝美術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準予畢業。
2018年6月參加中國禮儀休閑用品工業協會舉辦的《“華禮獎”中國禮物設計大賽》作品“圣潔”獲得銀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