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
自幼喜歡中國傳統藝術,癡迷于葫蘆文化。現任風車花園涂圖校區美術老師。 葫蘆在我國一直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底蘊,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人們常掛在門口用來避邪、招寶。上至百歲老翁,下至孩童,見之無不喜愛。就連電視劇中也要賦于葫蘆以多能和神話的功效。緣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著古老的淵源。葫蘆的枝“蔓”與萬諧音,每個成熟的葫蘆里葫蘆籽眾多,漢族就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加之其本身形態各異,造型優美常被選為藝術表現得載體。
偶然機會接觸到烙畫這種民間藝術,由衷喜愛,被這種古老的技藝所折服!隨即廣交師友,刻苦鉆研!為進一步提高烙畫技藝繼續努力
自幼喜歡美術,一次偶然接觸了烙畫葫蘆,癡迷的愛上了這門藝術,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能與諸位老師學習,使烙畫藝術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
陳建勛,1986年7月生,中國五礦魯中礦業職工。現為山東萊蕪最年輕的篆刻、葫蘆烙畫藝人。初中時接觸篆刻,勤于發奮,并酷愛之,時常找一些木頭、滑石練習技法。
陳云,山東萊蕪人,偶然一個機會接觸葫蘆烙畫,頓生喜愛。
劉洪潔,90后鋦瓷匠人,萊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鋦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李剛,萊蕪市工藝美術大師,1985年6月在山東省事物管理局培訓中心進行食品雕刻培訓,1988年6月在泰安商業局食品雕刻與食品加工中,均成績優異。
段長青,1996年畢業于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大專班。擅長篆隸,行草及篆刻。
孟憲瑞,一名退伍老兵,中國五礦魯中礦業有限公司職工,業余時間愛好烙畫雕刻
非物質文化遺產陳氏鑲雕第五代傳人
劉彬,1995年畢業于天津外國語學院,任職于萊蕪市經濟開發區張家洼中學。酷愛繪畫、書法和篆刻。自幼跟隨父親學習葫蘆烙畫技術,得父真傳。他把烙燙和彩繪、雕刻結合起來,展現了更強的立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