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付
*
刻瓷技藝
熱度:1871

——記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豐瓷刻代表性傳承人陳銀付
大豐瓷刻起源于18世紀,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在明清時期,是一門高貴的宮廷藝術,成為文人墨客追逐的藝術形式之一。
陳銀付,藝名侍郎,當代瓷刻藝術領軍人物,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豐瓷刻”代表性傳承人,鹽城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長,鹽城市政協委員,首屆“鹽城工匠”獲得者,第九屆“鹽城市十大杰出青年”。陳銀付不忘初心,潛心鉆研瓷刻技藝,在長期的探索中,摸索總結出大豐瓷刻特色技藝,創作出許多藝術珍品。他的瓷刻作品技法多樣、風格獨特,獲得國家級、省級金獎20余個。
代表作有:《百年滄桑 麋鹿回家》、《水滸一百零八將》、《齊白石》、《麋鹿王》、《燃不盡的鄉愁》、《托夢》、《雪域生靈》、《白鷺風情系列》、《荷韻》、《冬日暖陽》、《鹿王爭霸》、《歲月如歌》、《越洋電話》等。
由陳銀付創作的《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被英國埃塞克斯郡政府永久收藏。
陳銀付在傳承技藝的同時,不忘回饋社會,2017年初夏之際,陳銀付應上海市吳家洼監獄邀請,為服刑人員傳授瓷刻技藝,幫助服刑人員走上新生之路。
他多次參加對外交流,展示悠久的瓷刻技藝,讓大豐瓷刻走出去,注重不同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同時他還注重傳承隊伍的建設,開設非遺講堂,開展非遺進校園的活動,多種形式引入傳統文化,激發起孩子們對于非遺文化的興趣。他以精益求精的稟性、淡泊名利的心性、鍥而不舍的韌性、銳意進取的個性,鑄就了一個非遺工匠的精神內涵,詮釋著一個瓷刻傳承人的人文情懷。
活動瞬間
非遺文化走進校園 大豐區城東實驗小學的同學們在學習瓷刻技藝

榮獲鹽城工匠稱號

為服刑人員傳授瓷刻技藝

向英國烏邦寺莊園贈麋鹿瓷刻

英國埃塞克斯郡政府議會正式展示并收藏瓷刻作品《伊麗莎白二世》

在澳門展演瓷刻技藝

在德國展演瓷刻技藝

在臺灣展演瓷刻技藝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右三)和國際著名佛學大師、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右一)
非遺講堂活動,普及非遺知識
刻瓷技藝傳承人?? 陳銀付
聯系方式:139 1469 93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