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良
*
書畫藝術
熱度:1810

李新良,祖籍河北邯鄲成安,1956年生于西安,自幼學習書畫,臨池不輟,是書畫兼備的一名藝術家。中國向來以書畫同源來要求書法家和畫家。
由于現代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由于藝術家術有專攻,業精一門,書畫兼能的藝術家已經十分稀缺,像李新良這樣書畫兼備的藝術家尤為難得。
他的書畫中,常喜歡題寫這兩名格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邊苦作舟。”把它書寫出來,懸之室壁,當作鞭策自己在習書作畫中勤奮刻苦、堅持不懈、積極進取的座右銘。說明了這兩句話對他精神所起到的積極作用。但這兩名話之所以如此吸引他,就在于它概括地揭示了他獲取書畫知識的奧秘。
常聽人說學習書畫藝術需要天才,其實所謂天才,無非是勤奮、刻苦、長期的韌性和耐心所鑄成的一種特殊的精神和意志。李新良書畫藝術的智慧之花和有價值的藝術成果,都是這樣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來的。
書法與繪畫,這兩者既是同源而又是相通的,兩者在工具材料用筆施墨上有同質性,在藝術理論和藝術哲學的層面上有相近性。國畫的“應物象形”與“骨法用筆”,不但與書法中的結字造型相通,而且也參用了書法的筆意入畫。國畫用筆施墨,講究墨色的干濕濃淡,技法有皴、擦、搶、垛、方、圓、頓、挫、輕、重、疾、澀,都是本于書法又參酌變化而成的。
國畫在構圖上的疏密虛實、開合聚散等空間營造的原理,也與書法相通不悖。因此,如果書法家能兼擅繪畫或懂得畫理,就有可能并蓄兩者之長,從而獲科只專一藝所不能及的效果。書法中那縱橫捭闔、飛動流轉、變化多端的點畫線條,以及偃仰顧盼、起伏讓就、挪移生動的字體形態和節奏、情韻,又與其他姊妹藝術有相同的審美情趣。
唐代書法家張旭觀公孫大娘劍舞而從中領悟到行筆往來的輕重疾徐和優美多姿的字體形態,這已成為觸類旁通的美談。
李新良將書畫藝術互相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面貌和藝術語言。李新良的繪畫師法長安畫派的一代大家康師堯,他的書畫多次參加省級書畫藝術大展,獲得重要獎勵。李新良先生事業隆隆而上,又在書畫藝術上鍥而不舍,事業和書畫藝術相得益彰,忙得不可開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