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銀
*
書畫藝術
熱度:2990

張成銀,字散石,別署鶴壽軒主、大學本科,擅長書法、篆刻藝術。
現為: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教育學會會員、
全國公安文聯會員,
南京印社社員,
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助理導師、
北京簡牘書法藝術院常務副院長、
中國畫院簽約書法家。
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將士豐采書畫院副院長、
北京湖社畫會理事、
藏品藝術網藝委會副主任兼評審委員。
藝術歷程:
張成銀先生自幼對漢字的書寫情有獨鐘,甚至是老師的板書,他也看在眼里,記在心上。課后便在地上默寫,多年的磨煉使他在中學時已經寫得一手好字,學校的板報、宣傳欄、大字報大都由他來書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新華書店看到陸柬之的行書文賦,如獲至寶,買回家不斷地在報紙上練習,之后又臨習顏真卿《多寶塔碑》和柳公權《玄秘塔碑》。每天臨池不輟,這段時間成為他學書過程中既艱苦而又寶貴的一段經歷和人生財富。
后來,他調入公安部門工作,繁忙的工作并沒有讓他停止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工作再累也要堅臨帖。
張成銀先生在研習唐楷的基礎上,又上溯漢魏,大量臨習各種經典碑帖,《石門頌》、《乙瑛碑》、《張猛龍碑》、《鄭文公碑》、《石門銘》及十余種元氏墓志,取其古樸厚重,雄渾之意象。下至鄧石如、趙之謙的篆書,再到懷素、黃庭堅、王鐸的草書,深得個中三昧。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提煉,逐漸形成了從內涵到形式的統一,以及北碑古拙之趣碑與帖學傳統的融合。
后師從著名書法家王冰石先生,潛心研習《神烏傅》、《敦煌馬圈灣》等漢簡草書,并且系統地把漢簡中的草書進行了梳理、收集、整理、臨摹、學習。這之于漢魏碑刻而言,乃是一種追本溯源。秦漢簡帛盛行之際,特別是東漢末年是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的濫觴時期,因此在簡帛里面蘊含著許多原創的東西,張成銀先生把漢簡草書的書法因素融入到自己的草書創作當中,筆鋒的變換,筆畫的灑掃,都生發著流動通暢的氣息。并且汲取了簡牘中的大小錯落的章法特點,結字重倚側而不重行正,重交叉而不重穩定,追求動蕩變化、出奇制勝的效果,形成了簡書式的狂放率真、氣勢逼人的行草書風格,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品位和格調。張先生的漢簡草書創作融合了篆書、漢簡、魏碑、行草書的筆法,下筆柔韌有力,運筆遲澀逆行,墨色濃淡干濕相間,線條凝重厚實、蒼茫古勁,或揉以漢簡中的長線條于其中,收放自如。
令人震撼的是,他將古代寫在漢簡上豆粒大小的字寫成兩三尺的檗窼大字,厚重雄渾,這在當今書壇上屈指可數。
對于書法本體的理解,"道法自然"是張成銀先生追求的審美趣尚。書法的古樸和書家對自然美的追求正是中國書法藝術與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的相通之處。寫碑就是這樣,能讓人返璞歸真,抒發出內心最真實、自然的情感。
心談:
雖沒有經歷過沙場點兵、操戈揮劍的殘酷戰事,但在當代的公安戰線上磨礪身心、歷盡艱險,為保一方平安做出了貢獻。古人謂"書如其人",他有若必見、雷厲風行、豪氣灑脫的人格魅力已然融匯于他的書法和篆刻的創作當中。觀其線條既張狂而又內斂,動如萬馬齊奔,靜如蜿蜒流水。起筆收筆不顯鋒芒而章草意韻十足。字里行間洋洋灑灑,頗顯其高古超邁之氣,若一久隱山林高僧,于幽靜平和內省中參悟,他沒有絲毫刻意表達,而進入一種無我淡然之境。細細品賞,清悠雅致之氣氤氳于宣紙之上,筆下的線條仿佛溪水般緩緩流動漫延,中氣十足,猶如蘊含著一股不竭的力量,在等待某種召喚。
張懷瓘《書斷》曰:"藝成而下,德成而上……萬事無情,勝寄在我,或視跡而合趣,或染翰而得人。" 藝術作品能夠體現藝術家高尚的人格與獨立不易的個性,是歷代書法藝術家所追求的目標。如柳公權"心正則筆正";黃庭堅"學書須胸中有道義";蘇東坡"古之論書者,兼論其生平。茍非其人,雖工不貴也。"張成銀先生筆名散石,他自喻為書法發展道路上一顆不起眼的鋪路石,把書法當做一生的追求。他說:"學書先做人,我只是保持一個平常心,踏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公安生活對我個人性格氣質的塑造和養成,讓我慢慢開始領悟生活和書法藝術的真諦。" 要寫出好字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而人格的修煉,主要在于心靈的凈化,有曠達的心胸,視功名、權勢、富貴為身外之物,以靜虛之心返樸歸真。在世風浮躁的當下,張成銀先生不為所動所擾,靜然處之,常懷大慈大愛之心與人相處,舉手投足間都流溢著慈愛仁和之意。
如今,張先生從公安戰線退休,已經全身心地投入到書法藝術當中。他曾說:"人老了不能懶惰,要多用腦,不然就會慢慢變癡呆,很可怕!""學書法,不能墨守成規。要活到老學到老。"從這些話中看出了他對書法藝術的一片癡心與熱忱之心。他將以筆墨揮灑出他的人生鴻篇!
作品賞析:

張成銀 作品

張成銀 作品

張成銀 作品

張成銀 作品

張成銀 作品

張成銀 作品
篆刻作品:

張成銀 作品

張成銀 作品

張成銀 作品

張成銀 作品

張成銀 作品
張成銀 聯系方式:
北京市豐臺區大紅門金龍灣公寓。
電話:159522680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