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
*
烙畫技藝
熱度:362

王海,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安烙畫代表性傳承人,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他自幼喜愛美術,1985年從家具烙畫上受到啟發,開始學習木板烙畫,創作設計了各種山水、花鳥、人物、動物家具烙畫和各種裝飾畫。為了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和美術基礎知識水平,他到邯鄲拜師學藝。三年的時間里,從裝潢設計、玻璃畫制作,系統地學習了各種工藝美術品制作流程,傳統烙畫的要領。從美術理論,技藝學習和創作水平上大有提高。從2004年他開始在葫蘆上烙畫,烙制了以虎為 題材的形態各異的作品,《吼聲》《過河》《悄悄話》《三友圖》等,并取名“烙畫虎葫蘆”。他獨創的異性葫蘆烙畫——鳥葫蘆,成為了他的代表作。至今,他已經創作出各類烙畫葫蘆作品5000余件。

成安縣位于廣袤的華北大平原上,所處的冀南屬古燕趙大地,歷來人文薈萃,人才輩出。成安烙畫就在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
河北烙畫由來已久,但主要集中在北部,而在河北南部,成安烙畫就如一顆藝術明珠,熠熠生輝。
成安烙畫作品取材廣泛,題材都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因為火筆這一工具的介入,使畫面增添了古樸典雅的氣度。從烙畫起源的傳說得知,它曾是宮廷的御用品。

其風格粗獷,作品往往表現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所作動物、植物無不栩栩如生。所用工具主有電烙鐵、鐵條、鉛筆等。作畫時先用鉛筆精心起底稿,再用電烙鐵的尖、邊、面等按底稿燙出一幅幅精妙的烙畫作品,烙燙時的輕重緩急等技術的運用是否到位是作品能否成功的關鍵。成功的烙畫作品構圖巧妙而刻畫精細,獨具觀賞價值。

成安烙畫用材簡單,通常使用三合板為基本材料,也有在其它材料如葫蘆上進行創作的。斑寅齋的王海就是一個掌握高超葫蘆烙畫技藝的民間工藝美術家。

烙畫創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畫,因此烙畫既能保持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可達到西洋畫嚴謹的寫實效果。使其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而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
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是毛筆、墨、宣紙或絲絹,以及國畫顏料。國畫家要掌握各種工具、材料的特性,用筆蘸墨在宣紙或絲絹上勾、劃、點、染、皴、擦等用筆,同時控制墨的濃淡、輕重、緩急的變化,作品或者施色或者不施色。烙畫的工具、材料則是烙筆(或鐵扦、火筆)、竹木、宣紙或絲絹等,有的還用到國畫顏料。烙畫藝術家也要掌握各種工具、材料的特性,利用控溫技巧,在竹木、宣紙、絲絹等材料上勾畫烘燙而成。將二者進行比較,我們發現,烙畫用烙筆替換了中國畫的毛筆,將施藝的材料由宣紙、絲絹擴大到竹、木、葫蘆、貝殼等材質上。因為有烙筆這一特殊的工具,令施藝的材料更為廣泛。
烙畫藝術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它根植于民間,凝結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既受到農民的喜愛,又受到上層社會人士的青睞。時至今日,烙畫已成為一種風格高雅的藝術欣賞品和國際友人的饋贈禮品,備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
在成安眾多掌握烙畫技藝的人中,王海是較為突出的一個。1985年王海受家具烙畫啟發開始研究自己的烙畫技法,開始使用三合板為主要材料。后來,王海又鉆研在葫蘆上烙畫。他的以虎為主題的葫蘆烙畫,比起原來的三合板烙畫,技藝更加精彩、復雜,而且形神兼備,于方寸之間現出萬千氣象。王海的葫蘆烙畫成為成安藝術界的獨特風景。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成安烙畫有著多重價值,這不僅體現在它的獨特藝術觀賞性和工藝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上,同樣還在它具有很好的經濟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