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嶺
*
竹刻藝術
熱度:1883
覃嶺,又名竹人,男,壯族,1973年2月生,南寧人,工藝美術師。
???? 從事美術相關工作23年,自從2012年從事老煤竹雕刻以來,不斷探索創新,作品已逐漸形成穩定的個人風格。其中老煤竹雕刻---《達摩九相》獲2016廣西工藝美術作品展“八桂天工獎”金獎,并入圍2016廣西美術作品展。同年接受南寧電視臺《文化南寧》欄目組關于廣西桂北地區老煤竹文化以及老煤竹創作的專題采訪。
作品賞析:

- 老煤竹雕刻的傳承與保護
在廣西現有的竹刻手工藝人,也就寥寥幾十人,從事老煤竹雕刻的更是少之又少。雖然說煤竹的影響力愈來愈大,關注的人也愈來愈多,但是范圍不廣,具有局限性,愿意學習并從事這門工藝的人真可謂是不多。為了將老煤竹雕刻更好的傳承下去,只能利用政府的傾斜支持和媒體的大力推廣,提升外界對老煤竹雕刻的關注度,吸引更多的人對其產生愛好,進行學習創作。利用市場前景推動煤竹的行業發展,將愛好轉變為事業,吸引更多的人從事煤竹行業。同時,原有的煤竹匠人更應持之以恒,堅守崗位,發揮鉆研精神把老煤竹雕刻做精做強,將雕刻技藝更加完善,并做好引路人,無私的為后人傳授經驗與技法。多方的努力,才能更好的促進老煤竹雕刻的發展與傳承。
雖說老煤竹經過長年的熏烤使得色澤及紋路獨特出眾,更易保存。但正是因為它的這種形成方式具有長期性,也使它成型產生斷代,短期無法成型。更因為隨著時代的轉變,農民生活的相對富裕,用竹子作為建材的建筑相對過去少了很多,生火做飯的傳統生活方式更是愈來愈少,隨著時間的流逝,老煤竹只會越用越少,甚至將來成為稀缺物。雖然現在有人工刻意熏烤制造出的煤竹,但是相比自然熏烤出的煤竹,缺失了時間的積淀,色澤上明顯不夠厚重、溫潤,并且皮色也會慢慢淡化,這樣就丟失了老煤竹雕刻原有的特點,只能說是不稱職的替代品。為了更好的保護老煤竹雕刻,只能從材料做起,時間的推動竟然是不可逆的,我們只能說合理利用現有的煤竹,將建筑所廢棄的煤竹合理收集,物盡其用。整個行業做到不濫用、不浪費,更好的保存制作出的雕刻作品,集合眾人之力,不懈的將煤竹保護工作做下去,使得老煤竹雕刻這一竹刻界的新寵更好的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