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文
*
剪藝松鶴立體畫
熱度:2506
海城祥鶴居現代剪藝工作室。

王立文
藝名笨剪王,男,1962年出生,祖籍遼寧省海城市。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遼寧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員,海城市美術家協會理事,海城市農民書畫研究會理事。
1986年的一天,我去弟弟家,看到一副孔雀開屏畫,以前總去,也沒怎么注意,那天不知道怎么的,對畫特別感興趣,越看越愛看,越看越入眼,就來了靈感。回家就對愛人說:“弟弟家的畫我也能做。”愛人就對我說:“能做就做吧。”于是,開始從事作畫。因為自己不會畫,就找了一個會畫的合作。就這樣,我創作,他畫襯景,在市場賣了70多幅畫。經濟效益還可以,后來由于市場搬遷,就不再從事作畫了。
后來,有一年的一天,我去鄰居家串門,看到他家里學美術的女兒用鉛筆畫了一對小仙鶴,特別美,我就向她要了回來。回家后就開始研究,用作孔雀開屏剩下的吹塑紙,做了兩只仙鶴,自己覺得特別像,就通過朋友,到處開始收集一些有關仙鶴的資料,就又開始作畫了。當時正趕上姑父家的小樓裝修,隔斷上方需要一幅畫,姑父就找到我,讓我幫忙給他做一幅。
我就給他一面做一幅松鶴長青圖,一面做了幅孔雀開屏。做完后姑父看了很滿意,當時姑父是我們大隊的支部書記,有很多方方面面的領導經常去他家做客,就問他這畫是誰給做的,姑父就對他們說是我做的。當時我正從事大隊的保安隊工作,很多人都認識我,就通過姑父找到我讓我給做畫。我就當時應下了,還沒等我給他做呢,就陸陸續續不下十多人找我,我就用托詞應付他們,結果都沒給他們做。此事時間一長就不了了之。
直到1989年,一天,我愛人的表哥找到我,讓我幫忙給他家小樓作一幅畫,也是隔斷上方缺一幅畫,我就給他做了同樣兩幅畫。后來家里開小賣店,沒時間做,做畫的事情就又放下了。
到了1993年,自己開了家汽車配件商店,業余時間沒事就練練剪羽毛、松針等技巧。
到了1996年,看了香港回歸新聞報道有關方面的人士做了各種禮品向國家獻禮,我就開始有了想法,就準備做一幅《百鶴圖》送給國家。這時候,我周圍就有些人開始旁敲側擊,說些風涼話,挖苦我,再加上自身技藝不精,沒經得起考驗,沒有好的資料,只做了一幅13只仙鶴的畫,送給朋友。后期又陸陸續續做了些鶴,就又放下了。
到了2008年正是十字繡風靡一時,一天,租房的女老板于波對我講,“大哥,你手這么巧,有耐心煩,心又細,怎么不繡點十字繡呢?”當時我就對她說我會做畫的事,她就問我有樣么,我說有。她說讓我看看,我就拿出以前做的鶴和畫的照片,給他看,他看后對我說,做這么好,為什么不做了呢。就這一句話,點醒了夢中人,我就再一次有了信心,開始專心作畫。通過作畫,我認識了海誠書畫界的各位老師,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知識,使我技藝有了不斷地提高。經過這些年反反復復的實驗,不斷地創新研究,費盡了常人不能理解的心血和汗水,毀了做,做了毀,反反復復。包括第一幅獲得兩個優秀作品獎的《祖國頌》。?
關于《祖國頌》這個作品還有一段佳話,那是2009年7,8月份,我接到了鞍山市農委和海城市農業局的通知,讓我帶著作品簡介到省農委參加“首屆農民藝術節”作品特點研討會,在會上我做了了發言,向與會省有關領導作了匯報,并取得了與會各位領導對作品的認可,也為自己爭取了一次機會。在會上有關省領導作了報告,并講明了藝術節的重要性是代表全省農民的技藝和智慧,是非常光榮的。聽了報告,使我很受鼓舞,堅定了信心。經過八個多月不分晝夜的不懈努力,和海城書畫界朋友,特別是美術家協會金玉主席不厭其煩地鼎力幫助,及其家人的支持,作品終于完成。并找人設計花了兩千多元做了一個白鋼畫架,為了方便運輸,做了一套鐵板帶轱轆的包裝。因為畫大,往省里送不方便,因此自費雇了一輛小解放車進京。當要走時,家里愛人告訴我說,家里只有八千元錢夠不夠,我說得一星期,不夠。她就去前屋配貨站向老板于波又借了三千元錢。
就這樣,我帶了一萬一千元錢隨車進京了。同時,我邀請了海城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金玉、美女畫家劉曉芬、蔣憲宇3人去省里隨省農委車一同去北京參加展會。
在展會期間,作品受到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藝術界聯誼會、首屆農民藝術節名譽主任孫佳正及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等領導的好評,并分別合影留念。隨后,《中國農民報》遼寧電視臺《第一時間》《黑土地》欄目記者采訪。
展會進行到第五天,就有一位北京成功人士看好了我的作品,去了兩天和我談了好幾次,要出資五萬元買我的作品,我沒同意賣。隨同去的金主席、劉曉芬、蔣憲宇還有家人及很多朋友打電話極力相勸讓我賣,然后再做。我當時覺得時間緊,沒經驗,作品做得不理想,怕丟人,所以說什么我都不賣。而且,當時家里開旅店向朋友借了六萬元急需還上,那我也沒賣。不但畫沒賣,在北京還消費一萬多元。回家兩個月后,換了思路,改變了工藝,就把這幅畫毀掉了,開始重新創作。樹干從紙殼改用鐵絲編制,從不立體改成立體,而且非常寫實,松針也同樣從單片到六片組合成一小撮,非常像。也不知道剪了多少紙,換了多少工藝,材料,時間就更不用說了。人們都說我精神病,不正常,又不懂畫,一個老農民裝什么藝術人,很多不入耳的話,不理解的話,直到有了今天的成就,人們才另眼相看了。
2010年現代剪藝作品《祖國頌》榮獲由農業部、文化部、全國藝術界聯合會共同舉辦的全國首屆農民藝術節“優秀作品創作獎“,同時獲得“一村一品優秀獎”。作品《吉祥鴻韻翠凝華》2013年榮獲東北亞工藝美術精品展“優秀獎”。2014年3月,在全國休閑農業創意精品推介活動中獲“產品創意金獎”,2015年創作《仁者壽》,在50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上獲得“2015年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優秀獎”。
媒體報道
2010年遼寧電視臺《第一時間》、《黑土地》欄目對我的作品《祖國頌》進行過報道,《中國農民報》報道過關于我制作現代剪藝作品的事跡,2012年鞍山電視臺還為我做過專題報道。
《吉祥鴻運》畫長:2.540米x1.100
《鶴語祥韻》畫長:2.500米x1.050
《祥和》畫高:1.660米x.960
《仁者壽》畫長:1.270米x.720
《秋戀》畫長:.098米x.980
技藝簡釋
主要用料:舊煙盒、廢紙殼、廢報紙、吹塑紙、松樹皮、真羽毛、鐵絲,以紙為主要材料。
特點:以剪刀為主,構圖立體感強。
制作工具:以剪刀為主,特別是與其他人用剪不同的是,他們用剪尖,我專用剪肚。
其它工具:鐵鉗子、尖嘴鉗子、偏口鉗子、大鑷子、小鑷子、刀片。
仙鶴制作:先構圖,然后用紙殼做型,做完型在分解,再往上分粘大小羽毛,層層粘貼。
松樹枝作:分主干、枝干,然后用鐵絲按順序編制。再用廢報紙分里外粘上,干后,再用松樹皮分顏色,按片對縫粘上。
松針制作:先下料,分大小片剪成扇面松針型,最后每六小片組合成一小撮,然后再上色。然后組合粘貼。
作品賞析

王立文作品

王立文作品

王立文作品

王立文作品

王立文作品

王立文作品

王立文作品

王立文作品

王立文作品
證書/榮譽









媒體報道



聯系方式:遼寧省,鞍山市,海城市,響堂區,天岳壇旅店。電話,15942268026,郵編,114200。

王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