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成飛
*
刺繡技藝
熱度:3952

卞成飛出生于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自幼酷愛民間藝術,繼承老輩手藝、發揚民族文化,她繡制的香荷包從外觀的形狀、寓意、紋飾到繪制創新,她將自己的滿腔熱情完全投入到了手繡作品當中。她在繼承傳統手繡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既有傳統手繡的特色又增添了現代時尚元素,特別是她原創的沂蒙香荷包、虎頭鞋、虎頭帽、五毒兜兜、鞋墊、煙袋包、繡球等手工藝品植根于深厚的沂蒙文化土壤,真實再現了沂蒙人的風土民情,體現了沂蒙山區淳樸敦厚的精神風貌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風,承載了勞動人們心靈深處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以及豐厚的傳統文化積淀,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實用性,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支持。
現任臨沂市政協委員、
臨沂市鄉土藝術人才、
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費縣手繡傳承人、
“新沂蒙,新紅嫂”優秀文化工作者、費縣首屆十大工匠榮譽稱號、
山東省金昇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卞成飛2008年開始創業之路,她從小跟隨母親和奶奶學習手繡,對傳統手繡已是耳濡目染。隨著近幾年來,傳統手繡行業被現代機繡復制品取代的局面,越來越少的人愿意繼承傳統手繡行業,現在從事這一行業的多數是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年輕人做這些手工活往往不被理解;而卞成飛則不然,在她的床頭時常放著一支筆和幾張白紙,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只要一有新的想法,她就隨手畫下來,第二天再根據自己的想法研究做出幾件樣品,剛開始創業沒有資金,她就把自己的手繡作品低價出售換錢維持生計,沒有交通工具就步行尋訪民間老藝人,共同研究沂蒙手繡產品的做法、針法、紋樣所表達的寓意等。經過幾年的努力,傳統的虎頭鞋、虎頭帽、各種形態的香荷包等又出現在了家家戶戶,她做的手繡工藝品被更多的人們所欣賞。她的事跡被多家媒體進行采訪報道,她的作品多被國內外友人和各地展覽館、博物館永久性收藏。

經過幾年的努力,費縣手繡于2013年入選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政府的關注對非遺手繡的發展起到了有效的宣傳和推動作用。卞成飛帶著作品參加省、市舉辦的各項展覽五十余次,在展會上她帶著針和線,現場向愛好手繡的人們傳授費縣手繡針法,不厭其煩的向詢問者一一介紹每個圖案代表的寓意等,她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手繡的意義精髓并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卞成飛認為這即是一項需要保護的傳統技藝,同時也是一門手藝,面對留守婦女、殘疾人等她不定期舉辦公益性手繡大課堂,學會了技術她們可以自力更生,不僅為家庭減輕了負擔,也為非遺傳承培育了新的力量。

卞成飛作為費縣手繡項目傳承人,經過幾年的努力拼搏和摸索實踐,為了更好的帶動身邊婦女群眾就業,于2014年成立了山東省金昇工藝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備受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支持,并帶動部分婦女實現就業80余人。?? ?
2015年政府響應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在費縣崔家溝這個因(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就醫難、娶媳婦難)五大難而聞名全國的貧困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在綿延的群山中打響了一場易地扶貧搬遷的攻堅戰,村民從大山里搬進小區住上了樓房,如何讓村民增收成了搬遷后面臨的最大難題,為解決搬遷村民的就業問題以及民眾“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的想法,卞成飛決定為造福婆家故鄉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在搬遷社區內設立:山東省金昇工藝品有限公司--非物質文化遺產費縣手繡實訓基地和朱田鎮崔家溝社區扶貧工廠,為搬遷戶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卞成飛采用培養傳承的模式、固定與靈活就業的方式,面對居家婦女和搬遷困難戶,嚴格做到送活到戶、培訓到家、工資日結,其中留守婦女、殘疾人和60以上老大娘年收入近2萬元;如此一來即提高了家庭收入又方便了她們照顧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村里一位84歲的大娘時常講:種了一輩子地,沒想到這把年紀了不但住上了樓房,每個月還能掙一千多塊錢,都是國家的政策好,我們趕上了好時候!

2015年山東省金昇工藝品有限公司被臨沂市婦聯、市政府和山東省旅游局分別授予“沂蒙大姐居家靈活就業基地”及“山東省旅游產品研發基地”等項目;同年卞成飛被評為臨沂市優秀青年、臨沂市“新沂蒙、新紅嫂”優秀文化工作者、雙百創新創業標兵。2016年公司被臨沂市文廣新局、臨沂市旅游發展委員會、臨沂市政府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傳承實訓基地”和“文旅產業示范基地”項目,并且卞成飛連續兩年(15年、16年)被評為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十佳模范傳承人。2017年7月公司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審定入選為“全國就業扶貧基地”項目。同年卞成飛榮獲臨沂市首屆巾幗創業大賽一等獎和費縣首屆“十大工匠”榮譽稱號。

2016--2017年,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國務院扶貧辦等共計5000余人的觀摩團走進費縣朱田鎮崔家溝社區,現場觀摩調研非遺手繡助力精準扶貧工作。所有參與精準脫貧攻堅現場會的領導及同志,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費縣手繡項目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的成效,給予充分認可和肯定。如今社區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看著孩子,做著飯,一天能掙幾十塊”非遺手繡項目被村民們拍手稱贊,上至八十多歲老人,下至二十多歲的青年人都能捏起繡花針,繡制沂蒙特色手工藝禮品。

目前在卞成飛的帶領下公司分別在費縣天蒙旅游區、費縣費城街道辦事處信國村、平邑縣九間棚旅游區、日照市莒縣等附近周邊設立6處分廠,帶動部分婦女和殘疾人等實現就業300余人。下一步,卞成飛在崔家溝村搬遷舊址的大山上,計劃分期投資2億元,建設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費縣手繡傳承、加工、生產基地、費縣農耕文化博物館、映泉山莊農家樂、山東百花梯田旅游度假村、生態農業開發和書畫寫生基地等文旅項目,繼續幫助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建成投產后將為周邊1000多名貧困人員提供工作崗位。
作品賞析:

卞成飛原創 作品

卞成飛原創 作品

卞成飛原創 作品

卞成飛原創 作品

卞成飛原創 作品

卞成飛原創 作品

卞成飛原創 作品

卞成飛原創 作品

卞成飛原創 作品

卞成飛原創 作品

卞成飛原創 作品

卞成飛原創 作品

卞成飛原創 作品

卞成飛原創 作品
卞成飛

卞成飛 攜手石雀故事
守住傳統技藝 邀請您的加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