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喜
*
鏨刻技藝
熱度:292

劉福喜主要從事的是金屬浮雕,所謂的金屬浮雕是一種區別于鑄造的工藝,是在銅板上進行創作,利用銅板加熱后質地變軟,錘打后又恢復堅硬的特性,重復這一過程,最終制作出金屬浮雕、鍛銅雕塑等圓雕藝術作品或其它生活、工業用品。
劉福喜從事金屬浮雕行業這么多年,作品風格當然也是多種多樣,但是最令劉福喜記憶猶新的就是他第一次嘗試的寫意風格作品《風飛沙》。那是一個少女的背影,是在沙漠里一個少女挑著擔子,冒風前進,彩色部分是表示的是天空的云彩。劉福喜說:“并不是想要表達什么形式出現,只是我個人的技藝一種嘗試,想突破一下自己的技藝。做雕刻的就是不斷的嘗試,只有嘗試一下才能在以后創作當中有一些自己想要表達方式的體現出來。再一個就是我目前還沒有看到有用寫意風格效果來做金屬浮雕的。”?
劉福喜曾表示到:“在最初接觸這個鏨刻行業中會遇到好多我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會查閱資料或者向國內同行業老師們交流學習,然后回來自己經過多次嘗試,通過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最后克服了種種難題和工藝手法。”從劉福喜的闡述中,可以看出他當時從事鏨刻行業時,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也吃了很多苦,但是經過自己的堅韌的精神而把這些困難克服掉。也從側面烘托出劉福喜是真的熱愛這個行業,所以才能有了今天的成就。從劉福喜這種精神力可以看出,人只要面對自己熱愛的行業時,才會激發自己不屈不撓的精神,奮勇向前,以至于升華到自己理想中的最高境界。
一直以來,讓劉福喜感觸最深的是一個人。他說:“我感觸最深的要數去年的信陽籍的李芳老師,她的大無畏犧牲精神,深深觸動了我,我為此事件特意創作了李芳老師的個人肖像,無償捐贈給信陽市政府部門,省教育廳為此事件特意在省政府召開記者招待會捐贈儀式,并頒發信陽市政府收藏證書,省教育廳并頒發雕塑類一等獎等證書以資鼓勵和對這門傳統技藝的認可。”
從劉福喜的表述上,他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讓人感覺他的作品靈感都是起源于生活,每件作品都在為生活的每一個場景發聲。雖然劉福喜只是在表述有人觸動了他,發生了什么卻沒有具體去講解。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他做事很細致,不會去多說一些東西。可見他是一個很會管理自己的人,只去用自己的一些實際行動去表現,而不是用嘴巴來闡述一些東西。
劉福喜最大的心愿就是傳承這門手藝,希望這門手藝能在自己的手下發揚下去。他深知在學習這門手藝的辛苦,也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接觸這個行業的太少了,他就想通過自己的作品展示到眾人面前,讓更多人喜歡,從喜歡讓大家深知它的魅力。作為中國傳統手藝的傳承人,深知傳承的重要性。劉福喜去嘗試新的創作形式,為的就是更好的傳承中國的傳統手藝。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不讓中國的傳統手藝失傳。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化,每一個部分都是這五千年的一個分支,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值得我們傳承的。鏨刻行業也是有很深的東西沒有被挖掘出來,也是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的。進一步來說,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化,并進行發揚和傳承,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正是因為鏨刻行業有像劉福喜這樣的人士,可以說是鏨刻行業的福音,我國的傳統手藝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更有了創新,也讓傳承的人不再擔憂它會失傳。更希望我國的傳統手藝,會在這些優秀的手藝人手中越走越遠,讓中國的傳統手工藝的發展得到更好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