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其(qi)超
*
書畫藝術
熱度:13

涂其超,中共黨員,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中校軍官、中國航天測控裝備博物館館長。先后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石家莊陸軍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現為全國名人書畫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考級注冊教師、中國書法協會會員、西安市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渭南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文化產業創業聯盟書畫委員會名譽主任、2017全國兩會特別推薦藝術家、陜西鐵路學院特聘教授、汶川書畫院副院長。
1975年生于大巴山革命老區——四川省巴中市一個書香門第,受其父熏陶,自幼喜歡書法藝術,四歲起便開始臨帖習書。三十余個春秋中,無論是揮汗如雨的盛夏,還是滴水成冰的寒冬;無論是在年少時代的學校里,還是在青春年華的綠色軍營里,他始終情有獨鐘,臨池不輟,筆耕不止,孜孜以求。
涂其超書法根基深,功力厚,擅于隸書,長于行書,尤精楷書,具有“入帖出帖、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他既習歐陽詢、也研“二王”、顏真卿,同時對虞世南、褚遂良等也有涉獵。因為字里行間,不但能夠看到歐陽詢的“底蘊”,也能窺見“二王”的“影子”、顏真卿的“風貌”,而且還不同程度地汲取了虞世南、褚遂良的“精神”。在書法藝術方面,涂其超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他以自己獨具的藝術視角,審視時代書壇,既繼承歐陽詢書法“清眸豐頰,進退曄如”的“衣缽”,也借鑒“二王”書法“中和”為美的藝術傳統,并且兼向顏真卿、褚遂良、趙孟頫等前賢學習,同時也從民間書法等多方面吸取營養。與此同時,他外師傳承,內得心源,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敢于沖破束縛,打破枷鎖,入帖而出帖,努力追求“法度嚴謹、結構完美”的藝術境界,書風既渾厚稚樸,又雄強剛健,創造出了“氣宇軒昂”的精神風貌,頗合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涂其超的楷書作品具有“形態自然、渾厚雍容”的美學追求,融歐陽詢、“二王”、顏真卿、趙孟頫等人書藝技法為一體,并有著他獨特而明顯的筆法和風格。譬如,在筆法上,他中鋒用毫,增加了力道;起筆迅捷,增加了剛勁;落筆略緩,增加了柔潤。并把篆體書、隸體書的筆法引入楷書,從而達到了“剛柔并濟”的效果,使作品增添了渾厚雍容的風格。在藝術上,他一反魏晉時期禪意式的自然與空靈,用一種看似不加任何雕琢的渾厚與古樸,映照出“剛正誠實、光明磊落”的作風,打破了魏晉以來以優美與空靈為審美標準的傳統——“宏博正大、以實為美”。
涂其超的楷書作品彰顯“正直嚴謹、謙虛質樸”的人生品格。獨特的人生經歷,長期的軍營生活,悄無聲息地造就了他剛健正直、嚴謹樸實、謙虛謹慎的性格。他規規矩矩,一撇一捺做人,端端正正寫字,擁有溫文爾雅的氣質,浪漫溫潤的性情。多年來,他主工歐楷,臨摹過歷代歐楷名家名帖,對楷書的認識和理解愈加融會貫通、神會心融。
涂其超的楷書書法,可謂結構端莊,筋力豐滿,法度嚴謹,氣勢渾厚,不但體現了華夏盛世的風度,而且彰顯了個人濃厚的浩然正氣,表現了書法作品雍容典雅的風格。這種風格,與他高尚的人格不謀而合,交相輝映,達到了“書品”與“人品”的完美統一,是“書法美”與“人格美”相結合的典范。
涂其超的楷書作品呈現“雄強樸茂,中和流美”的藝術境界。涂其超認為:對于歐、顏、柳、趙這些前賢們的東西,如果稍不謹慎,就很容易發生偏差,比如:歐體寫不好就顯得特別僵,顏體寫不好就顯得特別呆,柳體寫不好就顯得特別弱,趙體寫不好就顯得特別滑。歐體為骨,趙體為肉,才是最為理想的書體風格。故而,學習歐楷是成了他一條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入門之路實。就文字而言,涂其超的歐楷法度成熟,功力完備;在境界方面,既傳承了顏真卿的“雄強樸茂”,也借鑒了王羲之的“中和流美”。可謂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在此基礎上,涂其超又熱愛學習,喜歡讀書,加之閱歷的豐富,修養的加強,有意無意中便將書法糅入了“書卷氣”,而書法有了書卷氣,便會產生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精神,這樣一來,便契合了老子“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綜觀(guan)涂其超的楷(kai)書(shu)書(shu)法作品,堪稱“亦古(gu)亦今,賞(shang)心悅目”。其代表作品以(yi)《中華字經(jing)》最為著(zhu)名,另(ling)《三字經(jing)》、《弟(di)子規》、《道德(de)經(jing)》、《千字文》、《百家姓》、《般若(ruo)波羅蜜多心經(jing)》等(deng)被多家博物館(guan)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