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存琳 * 宜興紫砂
熱度:138

石雀故事


鄭存琳
1983年生于江蘇宜興,漢族。工藝美術師。畢業于江南大學藝術設計專業

代表作品:《曼生提梁壺》《大紅袍掇只壺》《吳經提梁壺》《八方水洗》《六方石瓢壺》等

主要成就

江蘇省陶瓷技術能手

2016年宜興市手工制陶大賽一等獎

2017年宜興市手工制陶大賽一等獎

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宜興市書法院特聘書法家

宜興市書畫陶刻高級研修班導師


人物經歷


 ?【華博大師紫砂園】園主師弟,1983年生于江蘇宜興,助理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宜興市書法院特聘書法家、宜興市書畫陶刻研修班輔導教師、江南大學弘成獎學金獲得者。1999年參加紫砂創作與陶刻工作,初學制壺,精于陶刻,陶刻師承任松佩先生,后經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譚泉海先生指點,所刻陶刻作品刀法嫻熟、格調清新、精致靈動,追求書卷氣、筆墨韻味,努力彰顯文人壺氣韻!

? ? 江南大學藝術設計專業本科函授學歷,2002-2004年在江蘇省宜興市陶瓷公司教育中心進行紫砂專業學習,所設計制作的作品頗受廣大壺藝愛好者的喜愛,并屢次獲各類獎項。書法師承兩屆“蘭亭獎”得主何勇先生。在多年的學習生涯中,書法崇尚二王、趙孟頫等等。作品入選2005年《紫砂藝術典藏》,2006年《陶瓷藝術名人集》、《陶都傳人——2014中國紫砂年鑒》等。《陶行天下》欄目2013年為其拍攝專題片《雕刻夢想——鄭存琳》。 在“中國書畫名家·陶藝家跨界交流活動”中,與唐輝、王平、夏亮熹、徐壽鵬、李江、周雅玲等書畫名家合作,完成20多件陶刻部分作品。?

獲獎榮譽

《曼生提梁壺》2004年獲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銀獎。

《大紅袍掇只壺》2007年獲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銀獎。

《石瓢壺》2009年入選紀念建國六十周年書畫陶刻展。

《方鼎壺》2010年宜興市美術館永久性收藏。

《六方石瓢壺》2011獲第四屆中國(南寧)國家級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八方水洗》2012年入選“首屆曼生杯”。

《吳經提梁壺》2014年中國紫砂博物館永久性收藏。

《六方金杯壺》2015年捐贈宜興市慈善會。

從藝經歷

少年時代的鄭存琳,性子沉靜,把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書法畫畫上,且極富天分。一個機緣巧合的機會,他親睹了—個老者拿著刀在紫砂壺上鐫刻。這種以刀代筆的表現形式,深植于他的腦海里,揮之不去。將來也能在紫砂壺上刻字畫——這成了這個十幾歲孩子內心最堅定的夢想。為此,鄭存琳不惜放棄學業,跟著父親拜了師傅,從最初級的“挑砂”開始練起。他說,要學陶刻,就要先練習手上的勁,并且懂得靈活運轉。那段時間,鄭存琳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幾小時不間斷地挑砂。

正所謂“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年少的鄭存琳,在恩師的嚴苛教導和父親的良苦用心下,更堅定了自己要做好陶刻的決心。他在情趣意味上追求極古樸,明清的文人情懷,寥寥幾筆,或輕描淡寫,或暢快寫意,看不出一絲功利與媚世。但是,他在技法上追求創新,各種其他鐫刻領域的工具、技法,他都敢于大膽巧妙地運用于紫砂上。傳統與非傳統相互碰撞,又慢慢融合,最終渾然—體。這是鄭存琳自己的陶刻理念。可以說,紫砂陶刻是賦予陶藝作品第二次藝術生命。—件優秀的陶刻作品,功底斷不可少,但寫神才是關鍵。鄭存琳稍有閑暇便查閱資料,觀習字畫,把玩名壺,沉思創作。其作品入選2005年《紫砂藝術典藏》,06年入選《陶瓷藝術名人集》,及之后每年的《紫砂名人集》,近來頗受國內外紫砂壺收藏界的好評,作品亦多次獲得全國大賽獎項。他是繼往開來的追夢者,也是佳作紛呈的高產者。

匠人來自:( 點擊下方圖片可查看詳情

logo.png石雀故事致力于發掘整理推介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技藝,并為之打造廣闊的展示平臺。

在石雀故事您可以免費查詢平臺收錄匠人的聯系方式以及作品, 如果您是工藝師、民間匠人,您可以添加微信yuqi102參與(下圖二維碼)。

平臺不會收取任何費用,也不會向您索要任何作品。(已收錄匠人可免費補充資料)

????? 匠人請識別二維碼(長按二維碼識別)

?????08haobianji.jpg

?

?

?

關注公眾號瀏覽平臺(長按二維碼識別)

石雀故事

?

匠人請務必點擊曝光板查看平臺最新曝光及公告內容。

嚴禁盜用平臺資料生成鏈接、鏡像,一經發現,平臺絕不姑息,將在平臺以及合作媒體進行曝光,并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追責。baoguangban.jpg

免責聲明:

涉及交易務必選擇具有第三方擔保性質的平臺。

石雀故事不承擔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糾紛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