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彤彤 * 面塑技藝
熱度:796

韓彤彤

韓彤彤,1985年出生于山東煙臺,現居河北石家莊,畢業于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手工藝專業,河北民俗協會會員,石家莊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從小受母親的影響喜歡上了花饃,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和領悟能力,后考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進行專業的學習,2014年創辦工作室從事傳統花饃制作,基于在美院的學習,使她的花饃在美學造型和形體結構上都有自己的特點,也結合傳統工藝和現在審美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賦予花饃新的生命!

花饃又叫面花,它起源于民間祭祀中用花饃動物來代替宰殺豬牛羊等動物的習俗,它的造型生動夸張,制作精巧細膩,花饃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祭奠祖先、老人過壽、小孩滿月等等,都有各類造型和不同用途,是我國民間藝術的奇葩,在人們日益發展的現代化時代,花饃有了更加深厚的內涵,并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決定做花饃之前母親跟我談了很多,“做花饃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堅持,更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起初并不能領會母親這句話的意思,真正自己做花饃才慢慢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內涵,剛開始做花饃的時候遇到不少挫折,和面不是軟了就是硬了,不同的面粉要掌握它們不同的吃水率;揉面時一塊軟面愣是被揉成一團硬疙瘩,就連最基本的壽桃制作,也要花上一天時間,再到后來,制作花饃上面的各種裝飾,為了讓花鳥蟲魚栩栩如生,怎么著也要練個十天半月,制作花饃每一個工序都有著嚴格的要求,一個小差池便會前功盡棄,有時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還需要對作品進行創作構思,遠沒有開始時想象的那么簡單!

雖然制作的過程繁雜枯燥,但是每當看著面團能在自己手中發生七十二變,作品得到客戶的贊許時,心中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在歷經千年的傳承中,花饃有了自己獨特的制作技藝,包括:搓、團、捏、捻、搟、剪、切、壓、扎、按、卷等10多道工序,所用的工具包括搟面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簽、勺子等。花饃的制作從面粉的加工、制酵、發面、捏形、蒸制、成形、著色、裝飾等8大工序,整個過程全部手工制作。

造型各異的花饃到底是用來吃的、看的、還是擺的?可能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現在的花饃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面粉發酵蒸制出來的傳統花饃,后在傳統花饃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將傳統花饃和果蔬汁、牛奶、蜂蜜、雞蛋相結合,制作出可食用的彩色花饃。隨著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順應中國人風俗的“中式蛋糕”,進一步弘揚傳統民俗文化魅力。

另一類是用來欣賞的工藝品花饃,在花饃的配方上針對原傳統面塑作品的易干裂,易收縮,易變形,發霉,褪色等不足之處,經過多年的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使面塑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為了傳承發揚花饃非遺文化,經常參加各種比賽,展會,講座等活動,參展就是互相學習,只有互相學習才能進步,一次次的參展,有了更多的交流學習的機會。為了讓更多青少年喜歡上這一傳統民俗,一有機會就到各個小學中學為孩子們授課。“老師,這花饃真好看……”“老師你下次什么時候來?”看到孩子們對花饃產生的濃厚興趣,暗下決心,潛心鉆研,深入創新花饃這種傳統民俗文化,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傳承至久遠!logo.png作品賞析:

韓彤彤 作品

韓彤彤 作品

韓彤彤 作品

韓彤彤 作品

韓彤彤 作品

韓彤彤 作品

韓彤彤 作品

韓彤彤 作品

韓彤彤 作品

韓彤彤 作品


韓彤彤 聯系方式:

15081878821

石雀故事
韓彤彤 作品

LOGO2.jpg

匠人來自:( 點擊下方圖片可查看詳情

logo.png石雀故事致力于發掘整理推介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技藝,并為之打造廣闊的展示平臺。

在石雀故事您可以免費查詢平臺收錄匠人的聯系方式以及作品, 如果您是工藝師、民間匠人,您可以添加微信yuqi102參與(下圖二維碼)。

平臺不會收取任何費用,也不會向您索要任何作品。(已收錄匠人可免費補充資料)

????? 匠人請識別二維碼(長按二維碼識別)

?????08haobianji.jpg

?

?

?

關注公眾號瀏覽平臺(長按二維碼識別)

石雀故事

?

匠人請務必點擊曝光板查看平臺最新曝光及公告內容。

嚴禁盜用平臺資料生成鏈接、鏡像,一經發現,平臺絕不姑息,將在平臺以及合作媒體進行曝光,并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追責。baoguangban.jpg

免責聲明:

涉及交易務必選擇具有第三方擔保性質的平臺。

石雀故事不承擔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糾紛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