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貴兵 * 苗族銀飾
熱度:740

“無銀無花,不成姑娘;有衣無銀,不成盛裝”,苗鄉人愛銀,每逢節日坡會,苗家女子都會盛裝披銀,鳳冠花帽,胸牌步搖,她們全身的銀裝重達二、三十斤。這個苗家獨有的"銀飾文化",在融水苗鄉數千年的歷史中,熠熠生輝。

11

傳統的苗族銀飾圖案是一些飛禽走獸,花鳥蟲魚,還有一些寓意吉祥的文字和圖案,苗家人非常喜愛銀飾,認為銀飾不僅可以避邪,而且象征著長命富貴。

1

代言人馬貴兵
 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民間藝術珍品,都是出自銀飾工匠們靈巧的雙手。苗族銀匠一般都是子承父業,世代相襲。從小在苗寨長大的馬貴兵,是家族第三代銀飾制作傳承人,他自幼跟隨父親學習苗族銀飾制作技藝,至今從事這行已有二十多年。憑借精湛的手藝,2014年馬貴兵被評為“廣西工藝美術大師”。

1

在馬貴兵的手中,白花花的銀錠投入熔爐,鍛造成絲,編制成花,鏨刻成衣。絕美精湛的紋樣也顯示出其復雜的工藝流程,鑄煉、捶打、鐫刻、焊接、洗銀……一件銀飾要經過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馬貴兵:“銀飾就像衣服,也要更新跟上新時尚,一般人都喜歡新的東西,所以我除了傳承祖輩上留下來的手法,還想著創新,所以現在用這種銀絲做和以往不同的東西。”

1

馬貴兵用拉絲技藝制作的銀飾,做工精巧,圖案優美細膩,深受大家喜愛。但是,苗族銀飾手工藝人越來越少的現狀,也讓馬貴兵很擔憂,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這個古老手工技藝的傳承。

1

專注于銀飾制作的馬貴兵發現,現在很多苗族盛裝銀飾都用合金金屬飾品替代,有些銀飾用機器來雕刻設計,手工打造的苗族銀飾越來越少。借著黨旗領航﹒電商扶貧“我為家鄉代言”活動,馬貴兵希望能為家鄉的銀飾發聲,把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工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通過這個平臺,關注苗族傳統銀飾鍛造。

1

苗嶺深山遠離塵囂,民間藝人多藏絕技。多樣的品種、奇美的造型、精巧的工藝,讓苗鄉銀飾享譽內外。在融水銀匠百般錘煉中,傳統元素和創新文化融為了一體,傳統苗族銀飾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力,繼續散發著熠熠光輝。 aa20180512133011.png花絲制作流程
 拉絲:錘好的細銀條用銼刀做好尖頭,用拉絲眼板拉絲、拉絲板一般分幾十個直徑不同的眼孔。一根銀條經過從大的到小的幾十個眼孔絲,銀條走完所有眼板后,其直徑與人的一根頭發絲大小。

1

搓絲:將拉好的四方銀絲放置在木方上,再在銀絲上用手掌大的木條用力壓下向前滾動,銀絲就變成螺絲紋路,這種工藝要用最好的銀料才能搓出獨特紋路和韌性。

1

填絲:將搓好的紋路銀絲壓扁后,卷成旋紋狀,填入掐好的圖案中,用銀焊條焊接固定。

1

組裝:將事先手工做好的銀花、銀花瓣等銀件,擺放在需要擺放的位置,然后用焊槍整體加溫焊接成形。該過程需要嚴格控制溫度,溫度高了則熔斷銀絲,溫度低了則鑲嵌不牢固。

1

清洗
 用按明礬兌水在銅鍋煮沸,將已經做好的銀飾放入沸水中,數秒后將其撈出;在換成清水煮沸,又把銀飾放入煮沸水中數秒鐘后撈出,放入事先預備好的冷水盆中。

1

拋光
煮好的銀飾本色是啞白色,冷水盆中的銀飾品放入幾滴洗潔精,用銅刷子在銀飾上來回刷,最后再換清水沖洗,銀飾就會光彩奪目了。 ?
創新理念
突出體現民族文化,并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也就是現代社會表達文化內涵追求情感個性的理念。要巧而得體,精而適宜的人當講究。獨運匠心,宛若天成的藝術創意。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又傳承傳統文化。aa20180512133011.png作品賞析

1

馬貴兵作品

1

馬貴兵作品

1

馬貴兵作品

1

馬貴兵作品

1

馬貴兵作品

1

馬貴兵作品

1

馬貴兵作品

1

馬貴兵作品

1

馬貴兵作品

aa20180512133011.png苗族銀飾技藝傳承人

111

?

匠人來自:( 點擊下方圖片可查看詳情

logo.png石雀故事致力于發掘整理推介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技藝,并為之打造廣闊的展示平臺。

在石雀故事您可以免費查詢平臺收錄匠人的聯系方式以及作品, 如果您是工藝師、民間匠人,您可以添加微信yuqi102參與(下圖二維碼)。

平臺不會收取任何費用,也不會向您索要任何作品。(已收錄匠人可免費補充資料)

????? 匠人請識別二維碼(長按二維碼識別)

?????08haobianji.jpg

?

?

?

關注公眾號瀏覽平臺(長按二維碼識別)

石雀故事

?

匠人請務必點擊曝光板查看平臺最新曝光及公告內容。

嚴禁盜用平臺資料生成鏈接、鏡像,一經發現,平臺絕不姑息,將在平臺以及合作媒體進行曝光,并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追責。baoguangban.jpg

免責聲明:

涉及交易務必選擇具有第三方擔保性質的平臺。

石雀故事不承擔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糾紛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