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安 * 葫蘆藝術
熱度:9042

石雀故事

平安老先生的葫蘆作品包括: 大雁塔、絲路動車、萬里長城長等。寶葫蘆、瓢葫蘆、亞腰葫蘆、長柄葫蘆、墨西哥葫蘆……走進梁平安老先生的家,仿佛走近了一個千姿百態的葫蘆世界。客廳的桌子上、書架里,幾乎所有的閑余空間都擺滿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葫蘆,因此,大家常親切地稱梁平安“葫蘆爺爺”。

石雀故事

上圖:梁平安夫婦

“一千個葫蘆,我只是依據它們原本的模樣,給了他們不同的藝術‘生命’。”據梁平安介紹,關中葫蘆制作技術是把關中地區民間的竹刻、雕刻、烙畫、浮雕、繪畫、書刻、砑花及造型技藝融合在葫蘆上,利用葫蘆的天然形態,巧妙構思,將葫蘆的美發揮到極致。梁老一邊說,一邊拿起刻刀雕刻起一件尚未完成的葫蘆作品——《萬里長城長》,笑言道:“如果沒有把葫蘆的美完全展現出來,感覺好像對不住它們似的。

快樂練就非凡技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受家庭影響,梁平安自小便得到傳統手工藝熏陶,他回憶說:“那時候,無論家里長輩在畫或是刻,我就站在旁邊看,越看越喜歡,自己撿個竹片就試著搗鼓。”

1971年20歲的梁平安進入漢中市漢江機床廠,成為一名鑄工。能寫善畫的他把工廠的黑板報作為自己的藝術實踐基地,不斷嘗試新的藝術創作。“那時候廠子里有一批各懷特長的名牌大學生,我更深入系統地向他們學了素描、書法、篆刻等美術功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梁老感懷道。

1979年,28歲的梁平安調回了西安市,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他利用業余時間研究木板雕刻。有一次,老同事李福星拿著一個自家后院種植的葫蘆找到他:“老梁,知道你手藝高,能不能把你的手藝刻在這個葫蘆上。”梁平安二話不說就接過葫蘆琢磨起來,沒幾天就按李福星的要求,用草書在葫蘆上雕刻出“難得糊涂”四個字,得到大家一致贊賞。

“葫蘆小巧易收藏,而且形狀各異,以后就在葫蘆上‘做文章’吧!”受到啟發的梁平安從此便一發不可收,將自己的所有技藝施展在了小小的葫蘆上。

石雀故事

在葫蘆的肚子上輕輕畫好草圖,用雕刻刀根據線條挖掉無用的材料,在空白處雕出鏤空的部分,之后便是漫長地精心雕琢。刀法是選陰雕、陽雕、透雕,是保持葫蘆的本色還是為它們穿上彩衣霓裳,這些步驟對梁平安來說早已駕輕就熟。

梁老認為,挑選合適的葫蘆素材是制作技藝的關鍵,要找到外型干凈、上下比例協調的葫蘆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一百個葫蘆里,能有三四個就很不錯了。”

除去品相的選擇,葫蘆的存放“年齡”也是影響工藝的因素,據梁老介紹,存放時間較短的葫蘆,表皮較為松軟,適合初學者雕刻。而存放時間較長的葫蘆,表皮較為堅硬與木質相似,并且表面會有一層自然包漿,看來起晶瑩光潔,更適合打造成藝術作品。

每天傍晚回到家,梁平安便會打開工具包,抱起葫蘆,邊聽著電視節目,邊開始葫蘆創作,這個習慣占據了梁老大部分的業余生活。“這是他最大的人生樂趣,有時候刻的入了迷,叫他吃飯也聽不見。”作為梁老的第一藝術顧問,妻子張夢霞無疑是最懂他的人。

“葫蘆雖小藏天地,伴我云山萬里身。收起鬼神窺不見,用時能與物為春。”這是宋代大詩人陸游從內心發出的對葫蘆的贊譽和喜愛。“葫蘆的諧音是‘福祿’,自古便是吉祥文化的象征,我的作品既能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又能帶給大家幸福吉祥,何樂而不為?”梁平安自豪地說道。

非遺傳承不為利

可愛的奧運福娃、長長的絲路動車以及篆刻作品“中國夢”等,梁平安的每一件作品都寄托著他對祖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深切感受。作為咸陽市乾縣薛錄鎮盤州村榮譽村民及葫蘆技藝高級顧問,他表示,為葫蘆藝術的傳播,做喜歡的事,做好了就是藝術,藝術是他一直追求的夢想。

談起梁老最滿意的作品,他說最喜歡的作品是《紅軍過雪山》。“這個葫蘆本來已經干癟了,但我突然在它的自然紋路上看到了紅軍的形象,就試著用美工刀刻了幾下,沒想到效果還真不錯。”就這樣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里,一組紅軍不畏艱險,高舉著紅旗勇敢前進的景象被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

不久后,在一次非遺文化交流展示會上,一位來自廣州的商人看中了這組作品,多次打電話懇請梁老割愛出售,卻被他再三婉拒。梁平安望著一屋子的葫蘆深情道:“每一件都是我的寶貝,我不會賣,只希望有一天能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捐給國家。”

多年來,梁平安不僅堅持創作,還開班帶徒傳授技藝。2016年,梁平安成功申請西安市碑林區“非遺”傳承人。從那天開始,他變得更加忙碌了,他在小學課堂上推廣傳統文化,為孩子們帶來精彩的藝術體驗;他還參加各種非遺傳承活動,與其他傳承人在相互切磋、學習;他為西安實驗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傳授技藝,希望能與他的徒弟們共同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梁老有個心愿,希望不久的將來,陜西省也能舉辦一個藝術葫蘆節,那時他一定會在葫蘆節上講好陜西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陜西的葫蘆文化。

石雀故事

aa20180512133011.png作品賞析

石雀故事

梁平安作品

石雀故事

梁平安作品

石雀故事

梁平安作品

石雀故事

梁平安作品

石雀故事

梁平安作品

石雀故事

梁平安作品

石雀故事

梁平安作品

石雀故事

梁平安作品

石雀故事

梁平安作品

石雀故事

梁平安作品

石雀故事

梁平安作品

石雀故事

梁平安作品

石雀故事

梁平安作品

石雀故事

梁平安作品aa20180512133011.png獲得榮譽

石雀故事

aa20180512133011.png活動現場

石雀故事石雀故事石雀故事

aa20180512133011.png葫蘆藝術

石雀故事

梁平安

匠人來自:( 點擊下方圖片可查看詳情

logo.png石雀故事致力于發掘整理推介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技藝,并為之打造廣闊的展示平臺。

在石雀故事您可以免費查詢平臺收錄匠人的聯系方式以及作品, 如果您是工藝師、民間匠人,您可以添加微信yuqi102參與(下圖二維碼)。

平臺不會收取任何費用,也不會向您索要任何作品。(已收錄匠人可免費補充資料)

????? 匠人請識別二維碼(長按二維碼識別)

?????08haobianji.jpg

?

?

?

關注公眾號瀏覽平臺(長按二維碼識別)

石雀故事

?

匠人請務必點擊曝光板查看平臺最新曝光及公告內容。

嚴禁盜用平臺資料生成鏈接、鏡像,一經發現,平臺絕不姑息,將在平臺以及合作媒體進行曝光,并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追責。baoguangban.jpg

免責聲明:

涉及交易務必選擇具有第三方擔保性質的平臺。

石雀故事不承擔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糾紛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