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修文 * 書畫藝術
熱度:4112

石雀故事

姜修文,字潤章,號子牙后人,梓童居土,文鶴堂,得道齋主人。其酷愛文學和書畫藝術,用近40年的業余時間進行書畫學習、創作和探索。1980年至1985年參加“北京中國書畫研究社(國家畫院的前身)附屬書法學校”楷書班、山水畫班學習,師從梁樹年、郭傳璋及其弟子。1988年至1990年參加“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國畫專業學習和省市各級書畫學習。從學于崔曉東、王飛飛、吳蓬諸導師。2016年、2017年連續參加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寫生創作培訓班,并獲優秀作品獎2次,作品入選山東省第21屆美術新人新作展。期間從學于張志民、楊文德、何加林、楊楓、陳建、劉明、劉仲原、賈榮志、尹沂明、張洪源、謝景勇諸老師授課點評。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山東楹聯協會會員、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水藝術委員會學術創作班特聘畫家。

?


中國畫第一謂境:有學有問,有歷史有根源,有發展有當代,化境合一,才能顯出中國畫的精神,才能現出中國畫境界之外的內涵。

古人說:“道不離器”,談畫同時更要講理,黃賓虹常講氣韻,他講氣韻出筆墨。中國畫氣韻肯定是第一位的,是精神性的,又是經驗與文化性的,我們一直在提“文化自信”,這個“文化”就是中國文化,有別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一個道理中國畫當然是與其他畫種區別很大的,其涵有的精神內容,確是值得我們思考。同時,我們也要看出來,其實,所有的藝術必是相通的,我們講的氣韻也許在其他人眼里看到的是光與影的結合,我們講的筆墨,也許在別人眼里是調子的濃淡,其義雖有差距,但是并不影響作品本身要表達的事物。中國畫的品鑒需要讀者與作者的互動,是要打開心靈之門的,看得懂的,自然懂得其涵義,看不懂的,任你去解釋其中之味,恐怕也難上加難。

姜修文先生自幼習畫,起點很高,且多年從未中斷,這些年來常常一人驅車去往深山,一呆即是月余,寫生在其次,用他的話說:在山水之間也。中國畫的境界其實與人生的提升緊密相連,可以具體到一滴墨,也可具體到一絲線。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許多中國畫與西畫相結合的作品,更多作品中將中國畫的筆墨推到了幕后,我們看到更多的點和面的東西,也許這更適合當代人的審美觀,前幾年我們還在擔心中國藝術與世界藝術的分離太嚴重,如今回過頭來一看,我們實在是在杞人憂天ー一仿佛一夜之間,中國畫的氣韻與筆墨已經難尋,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西畫中的光影科學的運用,工筆畫尤甚。我沒有見過姜修文先生的工筆畫,他的寫意山水我看得多,讓人欣然。

姜修文先生的寫意山水的氣韻在于畫面的空間感,在于他落筆即得的精神層面的東西一直在左突右沖,他常常將畫的一脈留為飛云,飛云遙相呼應,以合抱之勢上升,讓人想到飛天的素材,還有中國傳統文人的影響。中國畫家歷來好詩文,姜修文先生亦好之,常寫七律,這也許是他畫的一個源頭。所以,在他的畫中可以看到許多南畫的影子:沈周、黃公望等等。

他的源頭很正,中國畫的形是“意想之形”,是要擺脫畫之物性的,姜修文先生肯定是意識到了這一點,他的筆下樹影、石山、水霧一直在向著這些去處思考。

姜修文先生以山水、花鳥見長,構思精妙嚴細,意境高遠空靈,氣勢宏放,韻致雋永。他的性格開朗,豁率真,喜游獵,樂交友。他的創作態度又是十分嚴肅和認真。他認為中國畫的生命力和發展只有在繼承我國優秀文化傳統基礎上的創作,旁無他徑。為此,他在藝術道路上尋根探源,直追古人。他善于汲取傳統的精頤養筆墨,把腕正宣。師古而不泥古,以敏銳之氣觸摸藝術之門。logo.png作品賞析:

石雀故事

姜修文 作品

石雀故事

姜修文 作品

石雀故事

姜修文 作品

石雀故事

姜修文 作品

石雀故事

姜修文 作品

石雀故事

姜修文 作品

石雀故事

姜修文 作品

石雀故事

姜修文 作品

石雀故事

姜修文 作品

石雀故事

姜修文 作品


姜修文


石雀故事

姜修文 攜手石雀故事

守住傳統技藝 邀請您的加入

匠人來自:( 點擊下方圖片可查看詳情

logo.png石雀故事致力于發掘整理推介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技藝,并為之打造廣闊的展示平臺。

在石雀故事您可以免費查詢平臺收錄匠人的聯系方式以及作品, 如果您是工藝師、民間匠人,您可以添加微信yuqi102參與(下圖二維碼)。

平臺不會收取任何費用,也不會向您索要任何作品。(已收錄匠人可免費補充資料)

????? 匠人請識別二維碼(長按二維碼識別)

?????08haobianji.jpg

?

?

?

關注公眾號瀏覽平臺(長按二維碼識別)

石雀故事

?

匠人請務必點擊曝光板查看平臺最新曝光及公告內容。

嚴禁盜用平臺資料生成鏈接、鏡像,一經發現,平臺絕不姑息,將在平臺以及合作媒體進行曝光,并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追責。baoguangban.jpg

免責聲明:

涉及交易務必選擇具有第三方擔保性質的平臺。

石雀故事不承擔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糾紛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