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盛寧
*
雕刻技藝
熱度:7359
陳盛寧藝術小傳

陳盛寧,字良木,號山里閑人,子午道人,齋號知墨堂主,終南山寧陜人也。戊申年生(1968.7),中共黨員。
現為:
中國根藝美術學會會員,
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
陜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陜西省安康市非遺民俗類代表性傳承人,
石泉縣秦巴風情園弘泉根藝館主創師。
少時家貧,身弱贏瘦,更極愚鈍,三病兩痛,不絕于身。幼即入學,月皆不開口,山長極為惱怒,每日課業皆不會作,留至黑夜,終不及,即遣之!
至初小,學雜費俱交不齊,而均由自籌也。小升初未能考入,而班級人數尚欠,補錄方可再讀。校離家十余里,皆一人走讀,寒來暑往,歷兩載有余,常遲到早退,課業從未交付,主講見其學業不優,而無視有此人者也!
中學欲讀,時值改革,國人皆與國際接軌,復興中華。民間落實責任制,父母皆為開懇荒地而顧不及子女學業也。家人無論大小俱各其事,放牧、砍柴、抬水、喂豬、興菜……不亦樂乎!
開學在即,學雜費等皆無著落,家中欲勤勞致富,即棄學而侍牛羊哉!志學之年即躬耕于田,猶善使牛,而名滿鄉村,是時,犁田打耙,栽秧打谷,挖地耨草,抬田修地,皆按主勞而使也!時時受強人欺凌,而無反抗之力,暗自思忖?此乃非長久計,如此則前途堪憂?遂半耕半自學民間文學,歷史等。觀彭氏書馗書畫雙絕,聯語超然,木藝雕刻神奇,紙扎剪刀驚世,叩拜入門,學而習之。
后考入津門書法學院,函授學習,山長乃本家公陳云君先生。云君者,陳覃恪之子也。其叔伯父,陳衡恪(師曾)、陳寅恪俱皆國中頗具影響力之國學大家,藝術大家。自入學事書藝,皆由恩師陳云君授教材而學歐楷《九成宮》《陳云君臨帖四種》《中國書法史論》《詩詞格律》,師祖《吳玉如楷書千字文》《吳玉如行草千字文》等。三年學滿,并兼五體,明八法。在此同時,被聘鄉村小學西席助教,如魚得水,更便于研習國學者哉!閑暇之余,在鄉間皆侍于民宅廟堂,壁畫,彩塑神像,《周易》,測字,風水,民間民俗,婚喪嫁娶,司儀管禮等。兼學民間音樂,曲子,陜南花鼓戲。原創陜南花鼓戲劇本《市場經濟的源潮》《婦聯幫我把家發》并獲縣級創作一等獎。還為其他單位寫過小品,快板多部,并執導,配器等。
乙亥(95年)歲次四月八日,伺寧陜城隍廟會。即赴"太白神洞"開發旅游景點而聲名大噪!南山鎮安、柞水,石泉,佛坪俱皆邀請,事廟堂壁畫,神像彩塑,占卜問卦,無不靈驗矣!道學博大精深,或恐有褻瀆神靈而不敢涉足耳!
歲次戊寅(98年)則以樹根為友,以木石為伴,起早貪黑,日夜揣摩,終具小成,隨即開店,以示與人,乃開南山根藝之先河也哉!然,命運多舛,終不逮及,窮困潦倒,慘不可喻!
甲申(04年)仲秋入布爾什維克,同年被聘國家級森林公園上壩河,任根藝室主創兼藝術總監,本想,可實現旅游文化與根藝文化繁榮南山,亦是我顯圣手之地,然,市場殘酷,老總以經濟利益為幽旨,管爾崇尚何文化焉?
戊子(08年)孟春辭歸故里,重操舊業。摩崖石刻,竹木刻匾,根雕,根藝書法等,足跡遍及陜南三市各縣景區,展露才情!
辛卯(11年)暮夏石泉石墨根先生慕名該君在根藝文化方面有經天緯地之才,必聘之。雙方商洽甚歡,當即合作,任秦巴風情園弘泉根藝館《秦巴根魂》工作室主創師。自擔任藝文主創,夜學日習,往復寒暑,竭慮殫精,廢寢忘食,勞心勞力,孤寂塵默,從未懈怠。一日三餐,自理將就,事無具細,面面俱到,身體亞健,仍在堅守,時歷兩千余日,終成規模,開館在即。尚有《秦巴根魂》手稿,將于付梓,以饗讀者。《秦巴根魂》文化品牌,是以樹根文化奠基,從國學中汲營養,以地域文化立向,"藏魂于枯根,納靈于神工"。其宗旨為"用樹根塑造生活,用國學傳承經典,用創意吸引眼球,用文化打動人心,用俏雕突出特色"。以“儒釋道諸子百家人物,鬼谷子文化系列,吉祥寓意人物、動物、花卉盆景植物、古典戲劇故事、歷史著作典故,勵志寓言軼事,旅游文化品牌,漢水風物民俗、根藝書法等等為內容。其國學根藝作品大至數噸,小至百斤,自選根,審根,設計,布白,操刀,均一手完成!其計數百件,不乏有孤品,絕品,精品者乎?
癸已(13年)孟秋,拜陜西省級民俗代表性傳承人張家明為師。
甲午(14年)季夏,寧陜首屆根藝花卉盆景展根藝作品《精打細算》《志搏云天》在觀眾投簽中分別獲,銀獎,優秀獎。
乙未(15年)仲秋,"寧陜電視臺"題為《陳盛寧一個根雕藝術師的夢想》作根藝專題采訪報道!
丙申(16年)秋,被認定為興安府(安康市)民俗(寧陜城隍廟會)代表性傳承人。同時批準吸納為中國根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
丁酉年(2017)孟夏,石泉縣首屆根藝奇石博覽會根藝作品《笑看荷花聽雨聲》獲創作二等獎。
戊戍年秋進修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陜西師范大學第十一期傳統雕刻班。
今國運昌隆,中華騰飛。盛世中華又首推"中國夢"及"文化自信"等政治主張,國民無不歡呼響應!俱卯足干勁,強民富國,與世界各國為友,共享盛世太平!秦巴風情園根藝奇石展館

樹根藝術又稱生活藝術。它以:根藝家具類、茶藝茶具用品類、文房用品類、陳設品類、把玩飾品類、根藝書畫類、根藝展館文化類、城市木藝根雕類等等。
我以“聚天地大美,蘊秦巴雄風”為主題。以“用樹根塑造生活,用國學傳承經典,用創意吸引眼球,用文化打動人心,用俏雕突出特色”為宗旨。以“雕刻薈萃承傳統,品讀根作鑄國魂”為基本內容投放市場。

民俗傳承人、民間雕刻工藝師陳盛寧在寧陜縣城關鎮旱壩村自建"盛寧雕刻工藝坊"在陜南三市景區展示廟宇塑像、摩崖石刻、木匾牌、根藝根雕、根藝書法等。"盛寧雕刻工藝坊"與石泉"弘泉根藝"合作,將創作團隊來回往返于石寧兩縣根藝藝術市場。自創《秦巴根魂》文化品牌(有手稿待付梓),工作室在石泉石磨,面積1000余平方米。"弘泉根藝"在石泉縣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建成:弘泉根藝書畫奇石展館,總面積2200余平方米,其中有:谷鬼堂、自然堂、石泉十美堂、三聖堂、十二花神堂、鐘馗堂、文賢堂、十八羅漢堂等。其計數百件,大至數噸,小至百斤,均從國學中汲營養,以地域文化立向"藏魂于枯根,納靈于神工",以儒釋道諸子百家人物,鬼谷子文化系列,吉祥寓意人物、動物,花卉盆景植物,古典戲劇故事,歷史著作典故,勵志寓言軼事,旅游文化品牌,漢水風物民俗,根藝書法等等根藝作品。以圓雕、透雕、山子雕等技法傳承秦巴根藝文化,促石寧全域旅游市場的繁榮,與"鎏金銅蠶"館融為一體。
作品賞析:

陳盛寧 作品

陳盛寧 作品

陳盛寧 作品

陳盛寧 作品

陳盛寧 作品

陳盛寧 作品

陳盛寧 作品

陳盛寧 作品
陳盛寧 作品

陳盛寧 作品
陳盛寧 聯系方式:
通聯地址:寧陜縣盛寧雕刻工藝坊
陜西省安康市寧陜縣城關鎮旱壩村
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秦巴風情園弘泉根藝館
電話:13347491008。13669159708
電子郵箱:csn128@163.com。1061956149@qq.com
陳盛寧
攜手石雀故事 守住傳統技藝 邀請您的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