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芳
*
刺繡技藝
熱度:1893

劉俊芳。自幼喜歡做手工的她,兒時就隨母親繡被面 枕套 繡鞋 單面和雙面繡等……一直繡到現在,在2015年還榮獲了第三屆四川省民間藝術(刺繡工藝)優秀傳承人獎。2017年獲得首屆農村手工藝優秀刺繡獎。2018年獲得農村手工藝大師稱號。還被派去歐洲四個國家(德國? 斯洛伐克 奧地利 匈牙利)推廣和宣傳蜀繡。2019年獲得金玫瑰國際(中國)美麗杰出女性獎。
她熟練的蜀繡針法,讓花鳥栩栩如生,深受國內外顧客好評和喜愛。
對于開始學習蜀繡是因為母親的執意。在學習的過程中,她是有抵觸的心理,曾因為不想學習,還把正在制作的蜀繡剪壞過。不過,當一幅幅美麗的蜀繡被裝裱出來,她發現其實蜀繡不僅僅只是一個技術,還是一門藝術,蜀繡的刺繡之美和創作之美深深的打動了她,繼而努力的學習這門技藝。
在劉俊芳的指尖下描繪的一幅幅美景。鯉魚活靈活現的耀然于繡布上。
還時常在學校、社區和單位開展蜀繡工藝展示活動,展示蜀繡的工藝,推廣非遺文化蜀繡的手藝;她們還招收學徒,教大家蜀繡的針法:擰針、暈針、紗針…
活動現場:






劉俊芳認為,蜀繡作為中國刺繡傳承時間最長的繡種,其明麗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細膩的針法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韻味,是四大名繡中繡法和工藝最為豐富的。而蜀繡的嚴謹的針法、平齊的針腳使得蜀繡作品變化豐富、形象生動,十分富有立體感。“蜀繡工藝相對復雜,制作工藝流程也比較繁瑣。”劉俊芳說,“我小時候剛開始學習蜀繡時也是因為嫌它太難了,常常對母親發脾氣,無數次想放棄。可當你發現它的魅力所在時,你便會無法自拔!”劉俊芳表示,蜀繡所獨具的各種交錯使用的針法,或變化多端,或粗細相間,或虛實結合,會將陰陽遠近表現無遺,刻畫岀逼真傳神的形象,這些獨一無二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會讓人心動不已、沉迷其中。
從熱愛到醉心于蜀繡技藝,劉俊芳不僅用一雙靈巧的手傳承著蜀繡繡法的精髓,同時她還在用心地思考著蜀繡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劉俊芳發現,傳統的蜀繡制品大多局限于一些比較老式的產品規格,大大的屏風、厚實的擺件以及一些較為笨重的各式大件物品等。這樣的產品結構相對比較單一,成本也較高,普通老百姓也不太容易接受。劉俊芳認為,蜀繡是民間流傳的傳統文化瑰寶,應該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和普及,如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蜀繡制品呢?
劉俊芳說,蜀繡繡法靈活,適應力強,一般繡品都采用綢、緞、絹、紗、縐作為面料,并根據繡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線各不相同。蜀繡常用暈針來表現繡物的質感,體現繡物的光、色、形,把繡物繡得惟妙惟肖。如鯉魚的靈動、金絲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壯麗、花鳥的多姿、熊貓的憨態等。它還采用“線條繡”,在潔白的軟緞面料上運用暈、紗、滾、藏、切等技法,以針代筆,以線作墨,繡出來的花紋線條流暢、色調柔和。不僅增添了筆墨的濕潤感,還具有光潔透明的質感。劉俊芳認為,蜀繡的這些特性使得它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形式設計出更多的產品。于是,她通過自己獨特的創意和靈巧的雙手打造出一些全新而有趣的蜀繡產品來,且頗受歡迎。
正是因為自幼受到母親的熏陶,繡香包、繡花,在耳濡目染中愛上了蜀繡,經過多年的練習和摸索,劉俊芳不僅在刺繡題材上已經是爐火純青,而且對于蜀繡產品的設計和搭配也水道渠成地有了自己的獨特建樹,無意中竟開辟了一條新蜀繡制品之路。
獲得榮譽:




媒體報道:


作品賞析:

劉俊芳 作品

劉俊芳 作品

劉俊芳 作品

劉俊芳 作品

劉俊芳 作品

劉俊芳 作品

劉俊芳 作品

劉俊芳 作品

劉俊芳 作品

劉俊芳 作品

劉俊芳 作品(劉曉慶女士的包為劉俊芳作品)

劉俊芳 作品

劉俊芳 作品
劉俊芳 聯系方式:13648047497

劉俊芳 攜手石雀故事
守住傳統技藝 邀請您的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