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紅云
*
面塑技藝
熱度:2695

申紅云、今年五十歲,家住在陜西省澄城縣堯頭鎮楊家村惠下河三組。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從藝自述:
我們這里有個傳統而濃厚的民間風俗習慣,在四時八節、結婚、嫁女、喪葬、三年、箍窯合龍口、入莊子、看娃、老人賀壽、小娃過歲等花饃都是必須拿的理當。再就是一年四季只要有個大事小情去親朋好友家里也要拿花饃,比如:正月拜年拿包寶饃、正月十五拿雞雞饃、清明節拿祭祖饃、五月送端午饃、七月做獻織女牛郎饃、八月做八月十五月餅饃、九月給新結婚的女兒,送九月羔等所拿花饃,都是有不同講究的。
自幼我就喜愛捏面花做花饃,曾跟隨外祖母及村里的老藝人們,學習面花技藝。傳承老一輩的傳統民俗文化,從事面花制作三十多年來,一直愛不離手,為學蒸花饃跟隨老人們走村躥鄰,往往玩到大半夜才回家,父母常常說我捏花饃那都是老婆們做的事情你個娃娃瞎跑個啥。
就是這樣學著、玩著不知不覺我到了找婆家結婚的年齡了,大概我這輩子就是為做花饃來的,找了個對象婆婆也是遠近聞名捏花饃的能手。加之我一直喜愛做花饃,婆婆就手把手耐心的把她所積累經驗和技能,一點不留的傳授給了我,婆婆時常帶我去給村里村外親戚鄰里蒸花饃,一來二去,我就小有了名氣,慢慢的我一個也可以獨自完成一些常用的花饃。但隨著手藝的熟練,左鄰右舍也請教的多了,叫做花饃的也多了,可就是這樣家庭矛盾也來了!
記得那大概是九十年代中期,農村嗎、我已是三個女兒的母親了,當時家里也不富裕條件還艱苦,我們住在離縣城十幾公里的山溝溝里,以種地為主,經濟來源就靠老公開個手扶車拉石頭,清早起床早早吃點早飯,帶上饃和水就走了,晚上回來再吃飯,﹝當時在我那里有個順口溜叫;早上吃飯晌午端、晌午吃飯把門關、晚上吃飯雞叫喚、)
居住條件更差,我們那里是個溝間地方,我家就住在溝邊邊上,就是這樣個光景! 那天只因我給人家蒸花饃回家晚了,老公晚上回來嫌我飯還沒有做好,就把煤爐子一腳踢翻了,鍋鍋也扔到溝里了,和我大吵了一架。至今我記憶如初,但是我對做花饃的愛好一點都沒有改變,我忙里偷閑學,一晃作了幾十年。只因老公一直在外,在工地做管理,后來自己經營鏟車也做些中小工程,我就在家做飯管孩子。
二〇〇六年后半年孩子都大了,我就有了打工的念頭,其中我找了個學校大灶和飯店的幫廚工作,老公回來知道后說,你有蒸花饃的手藝,人家在縣城開了那么多家花饃店,咱們也開一家吧,我說咱在家做還行,到縣上做恐怕不行,老公當時沒說啥,第二天老公在街道獨自轉了兩天,在沒有和我商量的情況下,把房子租下了,定金也交了,就這樣在我沒有信心的情況下開起了一個花饃花圈店。
憑我所學做花饃的手藝,干了三五年后有了一定的回頭客戶,在開店的這幾年里老公時常也幫忙上手,特別是二〇一五年,我的三個女兒都已出嫁,這時老公也看到了我家的花饃比同行業的價格一直都高,訂花饃的顧客也很多,一個人確實不行,再是父母也都八十多歲了母親還有病,他就打消了在外做工程的念頭,徹底回來幫我打點,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的我把他也拽到了我這條船上。
老公到店里后,他看到人們的生活標準不是以前那么簡單了,在如今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大部分人們的日子都進入了小康,民俗文化也跟著講究了,除了以上所說的花饃用途,現在五一、國慶、元旦、春節都是節假日,更是喜慶結婚的首選日子,訂婚、開業、喬遷、上梁、慶典、祭祖等都要拿上好的花饃,花樣要求也不一樣了,隨著客戶要求的不斷提高,老公與我新老結合,合理搭配不斷創新,我們結合傳統民俗創新創作了:﹝龍鳳棗山、龍鳳壽桃、龍鳳老虎、龍鳳雞、龍鳳羔、鎮宅大老虎)等一系列層次不同,價格不等的花饃。增加花樣滿足客戶,并根據傳統工藝手法結合現在的科學制作水平,延長了花饃的存放時間和保鮮亮麗的觀賞價值。
緊跟著就是要壯大制作隊伍,因長期蒸花饃我的大女兒和三女兒,時常幫忙不知不覺學到了制作的手藝,耳聞目睹的也愛上了做面花這一行業,作品銷往省內外多個市縣。
在此我們還要感謝在縣政府工作的一個干部,事情是這樣的,有外地常訂花饃的一個客戶,他從三多元一直訂到一千多元,訂了好幾對,他對我們說像你做下這么好的花饃,在這沒有多大的前途,讓我們去他們那里做,而且免費提供房子水電等,作品他包銷,老公說讓我們考慮了再答復。
那人剛走,我們縣政府那個干部也來訂花饃,老公就把剛才那人講的事情說給他聽,他當時就說那不行,你這是咱這當地的民俗文化,堅決不能去他們那里。就問我們你這花饃縣上不知道嗎?我們說我都不知道縣上那個部門管理,他說我在你這里訂的花饃帶去了西安等地評價非常好,你把你做花饃的情況和圖片帶上去縣文化局如果不行你找我。
就這樣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份,老公抱著試試看的目的去了文化局,聽說是一個副局長接待的看了后,帶著懷疑的眼光說,咱縣上有會這么好的花饃!老公說你們可以到我們店里去看看,店就在青正街九路,當時那個副局長說你去文化館找問杰館長,到了文化館后,問館長看后很高興,留了電話和地址,隨后派主管的韋亞莉副館長一行人來到店里了解、指導、關心并支持,從此與政府才算是接上了軌。
此后才知道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加強技藝不忘民俗根本,傳承發揚擴大人群保護遺產,我們以紅云花饃為主題在百度貼吧上,做了新舊作品的宣傳和發表。并及時上傳了新的作品。在以后的日子里,為了提高面花技術水平,我和老公前往山東、山西、河南、西安、洛川、咸陽、渭南、華陰和臨縣多地參展、參賽、參觀、取經學藝,開拓思路重視未來發展。
花饃店在后來的經營中,作品從一個和一對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的價格,遠銷國內外多個省市,并受到國家文化部項兆倫副部長及省市縣多級領導的觀看指導和關心。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參展幾次后問館長讓我們不要再賣花圈了,你就做個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澄城面花 的牌子。專門蒸花饃再做個小展廳,來人也能參觀,從那以后的確來了好多院校和多級部門的領導、教授、學生,媒體也來了不少,在我制作點學習、采訪,有一天的、有兩天三天的不等,在媒體和客戶的宣傳報道介紹下,訂單也多起來了,網購更是不遠千里。在老公的打點和推動下我們二〇一七年三月八日成立了,澄城縣紅云花饃農民專業合作社。同時注冊了《紅云花饃》牌 商標。
縣文化館新任的王敏館長,剛上任幾天就來到我的店里,宣傳和鼓勵面花民俗傳承的重要性和本地特色的發展前景。并關心問候了制作情況,訂單多不多、技藝傳承有沒有人等等……。隨后還說如在工作中有什么問題和困難可以直接去館里找他。在王館長的鼓勵下,我們越發堅定了對面花這以民俗文化傳承的決心和信心。
榮幸參加
陜西師范大學?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班
二〇一七年九月四日,我榮幸的被縣市文化部門,推薦選派來到了陜西省師范大學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學習。
經過領導對非遺文化的指導和國家對傳承人的重視,作出了對民俗未來傳統發揚和影響的重要指示。鼓勵傳承人要在面花事業上做精、做細、做大、做強。作出地域特色傳承給后人等等……。
再是受到了教授、導師、民間老藝人等的細心傳授和對面花的地域要求,如何提高技藝、如何讓民俗沿續、如何去影響更多的人愛上面花、發展面花,讓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面花發揚廣大。
在學習期間組織學員們到多地參觀學習,得到了不少的啟發,看到了不同的民俗、不同技藝和不同風格。豪華的展區說明了對傳統民俗的重視和保護,越發激勵我對民俗面花的喜愛和執著的決心。
經文化部批文,文化廳組織、市縣推薦,我省各地面花能手聚集在陜西師范大學,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學習。在這個平臺上學員們互相學習、互相探討、互相鼓勵取長補短,我學習到了我省不同地域的很多民俗知識和技藝。圓滿完成成了學習,頒發了結業證書并榮幸選為優秀學員證書。結業給我澄城縣紅云花饃農民專業合作社,擴大規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信心。愿我在非遺文化民俗面花發展上有更好的明天……。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參加了省文化廳在曲江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傳統手工藝大展,并頒發了證書。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紅云花饃參加了中國北京,在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中國技能博覽會,并榮獲頒發了工匠技能傳承守護獎牌和獎杯。參展作品全部被陜西住北京會館收藏。
二〇一八年元月一日,澄城縣紅云花饃農民專業合作社,作品龍鳳棗山一個、龍鳳壽桃一對、龍鳳雞一對、餛飩牡丹一對、小花饃:小老虎一對、小雞一對、小魚魚一對、小獅子一對進入人民大會堂賓館。為陜西澄城紅云花饃更上一個新臺階,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獲得榮譽:








作品賞析:

申紅云 作品

申紅云 作品

申紅云 作品

申紅云 作品

申紅云 作品

申紅云 作品

申紅云 作品

申紅云 作品

申紅云 作品

申紅云 作品
申紅云

申紅云?? 攜手石雀故事
守住傳統技藝 邀請您的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