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秀博物館的青銅收藏
美秀博物館的收藏是從1941年開始的,一開始收集的是日本古茶道器物,后來就轉移為以東歐、亞洲、中東各地的古物。那個時代,世人皆知正是日本軍人的鐵蹄踐踏大半個亞洲的時候,所以,不得不說隨著日本軍隊的腳步,像美秀博物館館主這樣的私人收藏家的收藏也越來越豐。
青銅器:


▲
東周橢圓形帶蓋的鼎,
高17厘米,直徑16厘米

▲
商代晚期安陽出土酒器,
高32厘米,直徑25.1厘米

▲
長江流域出土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酒樽,
高16.3厘米,腹部寬8.5厘米。

▲
西周早期象形酒樽,
高17.8厘米,腹部寬7.2厘米。
這個象樽,象身上馱著個酒罐,形制少見。表面裝飾系貼片鑲嵌,其工藝顯然與第一件金絲鑲嵌的鼎不一樣。按照明代高濂的說法,這是商代裝飾的特征。日本人把它定為西周早期,其依據大概是認為其造型更寫實仿真。



▲
春秋戰國時期鳥形油燈盞,
高度23.3厘米


▲
東周晚期的一對銅臥狀公牛,
高5.7厘米,長15厘米,寬度8.4厘米。
這對銅牛的紋飾也是片狀鑲嵌,這類器物國內極為少見。



▲
東周嵌銀銅質雙身虎
此件之造型極為美觀,疑是給后人創造出西王母虎形豹尾形象的啟示。整器紅銹綠斑配合千年不變的銀片光澤,為極美品。

▲
東周晚期
或漢早期嵌金銅質獨牛腿人首酒器三具,
其中一足上有銘文。
這組銅器世所罕見,人物面部造型極為生動,富于神韻,熟悉人種學的人大概都可以分辨出這是中國哪個地區的人氏。以牛足為承重腿,主要還是反映了在農耕文化中人與牛的親密關系,因此這三具銅器可以理解為在田野上春耕時三位憨厚的農民相聚相戲的場面,看著這三具銅像似乎能聽到遠古的呼喚。


▲
東周晚期螭龍形鉤具一對
這對鉤具造型精美,材質精良,也有鑲金。我國的專家有一種說法認為螭龍的形象出現于漢代,但是按日本收藏的這一對明顯的工藝與上面一些鑲金銅器有類似之處。因此定為東周晚期還是比較適當的。所以說依據形制斷代固然重要,有時因為孤陋寡聞也會出現武斷。


▲
東周晚期一個圓形蓋子,
高3.6厘米,直徑13厘米
這是一個器物的蓋子,如果整器還在那該是何等的精美。上面的紋飾應該是一條神龍,然見其尾,不見其首。中國有一句成語叫神龍見首不見尾,其實周易八卦中的說的是:見群龍無首。所以這個蓋子的紋飾也反映了一種哲理。



▲
東周晚期容器,
高31.4厘米
這件器物上面鑲嵌有綠松石一類的寶石,細看各個部位明顯有西亞風格,頂蓋的中央有一類似后世佛教的圖案,壺身上既有中國龍圖案,又有類似于西洋十字架的圖案,所以這件器物具有非比尋常的研究價值。

?


▲
漢代龜狀銅質香薰
這件香薰形狀是一個非常飽滿的龜類,開孔在底部,這有點怪。從工藝上來講其造型之生動直超現代。而且也是鑲金器,因此必是皇家之物。


▲
戰國時期狩獵紋鑲金銅鏡,
直徑17.5厘米

▲
東周晚期腰帶掛鉤

▲
東周晚期腰帶掛鉤(另一個)

▲
東周晚期刀柄


▲
東周晚期刀柄(第二件)
如果這件在正常的墓葬發掘中出現,那么一定還能見到這個刀柄下面的刀,但是刀一般是銅質或鐵質,可能銹蝕受損比較嚴重,而且作為利器的刀上不一定有精美的紋飾。所以在偷盜墓葬中,盜墓犯很可能挑值錢的拿走了事,它們不會注意文物的完整性的意義。

▲
東周晚期杖頭

▲
東周臥牛

▲
東周卵形碗

▲
東周門環


▲
東周底座
這基本上是一個燈的底座,兩只大虎背馱兩小虎,中間有插孔。

▲
東周酒器
?這是件盛酒器,工藝精致,高達一尺,上有蓋。不多見,定是祭祀專用。

▲
東周油燈
人舉油燈,等級制的實物證據,按頭發形狀,似乎是一女性,身材粗壯。足部見有靴口,是一種薄皮制作的輕便靴子。

▲
二里頭文化
這個二里頭文化的似乎是盔甲的一部分,根據尺寸當是胸口正中的一塊,銅質,用綠松石片拼出人面圖案。

▲
商晚期安陽出土
這件器物也甚少見,主要是它的紋飾很簡單,保存條件絕對的好,表面綠銹光滑。按壺蓋看,應該是鳥形,懷疑另一側紋飾相同,因此可以看做雙頭鳥鼎。


▲
西周對虎


▲
戰國耳杯(羽觴)
羽觴即耳杯,因兩側有耳似鳥有雙翼,所以叫做羽觴。出自戰國時期,終于宋代。這里的三個明顯是早期的,尤其是第一個,只有單耳。第三個耳呈寬邊狀。

▲
戰國有蓋大罐
表面紋飾系鏨刻,難度較高,坯子也一定較厚,紋飾部分鎏金,工藝復雜。罐形大,高達51厘米。盛滿了酒,一個人難以抱起,兩側應該有環。

▲
東周早期銅鐘
高67.2厘米
如果是編鐘中的一個,這也是個最大的了,當發黃鐘大呂之音。

▲
西漢神獸
中國人一般稱此類動物為貔貅等,比日本人文藝色彩更高些。

▲
西漢裝飾用神獸
如果去翻翻《搜神記》或者《山海經》,那是不難給這件寶貝起個名稱的。

?

▲
西漢嵌寶鎮紙一對
所鑲嵌之物有綠松石,黃色寶石,還有絞胎琉璃,當時琉璃器也是很罕見的。

?
▲
西漢牛形燈

▲
西漢陵墓裝飾馬


▲
神駿,雙耳如竹批

▲
西漢獨角獸
這個神物稱之為獨角獸,后來又有個名字叫麒麟,是中國極富盛名的吉祥神獸。中國有句古話:“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相傳伏羲見麒麟,創文字。中國大圣人孔子應麒麟而生,應麒麟而死,有詩曰: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國內現存麒麟狀的古物只有在南朝帝陵前的石雕,漢代的東西,沒有。這樣的奇物流失海外,嗚呼!
金銀器欣賞:

▲
西漢金皇冠
此冠實屬寶物,因為漢代皇冠國內無,上面也鑲嵌綠松石,可見當時綠松石之寶貴。這兩年綠松石行情看漲,不過假貨太多,逼得藏者只能根據有否鐵線去鑒別真假,其實,最上乘的綠松石應該如汝窯之瓷,稱之為瓷松,漢代這些鑲嵌綠松石都沒有鐵線裂痕,都是瓷松級。

▲
西漢金龍

▲
西漢嵌寶金羊一對
西漢銅質穿鎧甲配戰車的皇室衛隊,上面標的尺寸大概是每個衛士連馬在一起的寬度。

▲
漢代獨角雙足神獸形器一對,
高9.8厘米,疑為金質
一般說來中國神話出現的較晚,漢代開始逐步形成體系,所以像這樣的器物出現的較晚是符合當時的情形的,只是這一對神獸似乎很難定名,獨角、狗臉、長尾、四爪,這樣的東東少見。形象上雖然不甚精致,但是二獸似在爭議的場面十分生動,為難得的重在內涵的佳作。

▲
戰國時期銀質人物立像
單憑此圖難以判斷性別和職業。人像制作工藝精良,銀的純度很高。



▲
西漢鎏金漆器帶底座刀形耳羽觴
此件極為精美,刀形耳制作之精良令人驚詫,漆器部分保存完好,足證此器一定出于密封條件極好的干坑之中。其保存完好情形令人無法相信,幾乎像新的一樣。

▲
西漢圓柱狀鎏金漆器膽博山爐

▲
金玉神虎


▲
西漢金馬
假設這是個實心的金馬,算它肚腹部分長10厘米,高5厘米,寬5厘米,這個金馬的重量為4830克,按目前金價300元/克計,合144萬9千元人民幣。至于文化歷史價值那是不可計量,因為這匹馬高度寫實、逼真,很有可能就是以漢代御馬中的一匹作模型所制。此馬的尾部高聳,顯示其精力充沛,非凡馬也,定是龍種。

▲
西漢羊角怪獸狀金質硯合
根據日本人的注釋及觀察,此件可打開,其中應該有硯石,即現代之硯臺。表面如此華麗,皇家用物無疑,不知道是否經過漢武帝之手。

▲
魏或西晉印章
這是三枚臥羊形金印,非常珍貴,因為當時用金作印唯有皇室,由于見不到印文,所以無法斷定是誰的印章,還有一點,當時北方民族已經崛起,以羊形作印,使人懷疑此三枚印章不知是否與北方民族有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