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博物館珍藏中國漆器

石雀故事

明中期 剔紅梅花紋漆盒

“剔紅器皿,無新舊,但看似厚色鮮紅潤堅重者為好,剔劍環香草者尤佳。”
—— 明·曹昭《格古要論·古漆器論·剔紅》

石雀故事

清乾隆 剔彩萬歲長春漆盤 直徑36.8厘米

乾隆皇帝酷愛雕漆,因此該時期的雕漆工藝得到了蓬勃發展,既繼承了古人的風格,也有創新的元素,成為歷史上漆器發展的另一個高峰。

石雀故事

清乾隆 剔彩萬歲長春漆盤(局部 )
直徑36.8厘米

這件色彩濃厚、層次復雜的剔彩萬歲長春漆盤是乾隆時期的雕漆代表之作。采用了紅、綠、黑三種漆色,層次復雜,被稱作“剔彩”。圓盤正中央刻有圓形古體“壽”字,四周環繞以“萬歲長春”四字。圓盤外緣的花朵和果實同樣象征著長壽之意。可以推測,這件漆盤很有可能是用來裝盛壽誕禮品的托盤。

石雀故事

清乾隆 盧葵生款剔紅郭子儀賀壽圖屏風

展開高213.7厘米 長375.9厘米

這件精美絕倫的雕紅漆屏風,正面細致生動地刻畫出唐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郭子儀在府上辦壽時的景象。郭子儀當年“單騎退回紇”而擊敗吐蕃,這件屏風上處處展現出對其的贊美之意。再加之屏風背后的刻字,學者推測這件屏風很有可能是為清朝某位位高權重的將軍祝壽而制的。屏風正面的下半部刻畫了大量童子嬉戲的場景,有子孫多福、安享天年之意。

石雀故事

清乾隆 盧葵生款剔紅郭子儀賀壽圖屏風(局部)

石雀故事

清乾隆 盧葵生款剔紅郭子儀賀壽圖屏風(局部)

在正面的左上角,有屏風制作人盧葵生的落款。盧葵生是為數不多的有記載的漆器名家之一。他擅雕刻山水、花卉、鳥獸、蟲魚等,無所不能,雕刻之精良也是一般工匠所不能及的。據介紹,落款的制作年代為乾隆時期,可以推測這件屏風的形制以及圖案應取自盧氏家族此前的作品。

石雀故事

清中期 剔彩荔枝紋漆盒

高5.1厘米 寬12.7厘米 長10.2厘米

這件形制不對稱、呈水果形狀的漆盒應是一套漆器中的一件。盒蓋上刻紋較深的荔枝圖案以及周邊的格子紋飾是18世紀雕漆的典型圖案之一。

石雀故事

明嘉靖 剔紅壽字紋八角漆盤

直徑17.1厘米

石雀故事

明嘉靖 剔紅壽字紋八角漆盤(局部)

盤子正中雕刻著一個大大的壽字,其四周圍繞著八吉祥紋飾,外沿處則環繞著一圈無爪龍。此漆器的使用者應為一位貴族成員或是一位年長的朝廷官員。

石雀故事

明永樂 剔紅庭園高士圖漆盒
高7.3厘米 直徑22.2厘米

明朝是雕漆史上的黃金時代,多位皇帝對漆器都是偏愛有加。這之中,尤以永樂皇帝最甚。永樂皇帝對漆器的喜好,使得漆器像瓷器一樣成了當時皇室重點發展的門類,并在北京靈境胡同設置了果園廠,專門制作宮廷漆器。其中,尤以剔紅數量最多,也最精致。

石雀故事

明永樂 剔紅庭園高士圖漆盒(局部)
高7.3厘米 直徑22.2厘米

明代漆器大多髹漆厚重,少則幾十道,多則一二百道,漆質堅實細膩,色澤深紅,用料精良,在這件剔紅庭園高士圖漆盒上可見一斑。漆盒盒蓋的中心位置,有兩位高士在露臺上閑適對坐,觀湖賞景,一人撫琴,一人傾聽,周圍及不遠處的涼亭中還有三位聽眾。整幅畫面雅逸有致,頗富文人旨趣。漆盒底部刻有“大明永樂年制”字樣,說明其應是專為宮廷所制的。

石雀故事

明中期 剔犀劍環紋漆盒
高6.9厘米 寬11.7厘米 長23.2厘米

石雀故事

明中期 剔犀劍環紋漆盒(局部 )
高6.9厘米 寬11.7厘米 長23.2厘米

該件作品極好地展現了明中期的審美與品位。

石雀故事

元 剔紅仕女嬰戲圖漆盤
直徑55.6厘米

如此大尺寸的繁復漆器雕刻品殊為難得,其被認為是漆器中的杰作。在直徑達50多厘米的盤子上,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兩個仕女與23個小孩在池塘邊嬉戲的場景,從中也可窺見14世紀中國達官貴人家中的生活。

石雀故事

元 剔紅綬帶秋葵紋漆盤
直徑32.4厘米

這件剔紅綬帶秋葵紋漆盤以黃漆為地,壓雕朱漆花紋,線條流暢,圓轉自如。盤面中心的兩只鳥躍動飛舞,巧妙地構成了一個圓形的空間。秋葵花開放的勝景被多角度呈現,千姿百態的花瓣與狹長的枝葉相互重疊,橫跨至少三個層面,增加了盤面整體構圖的層次感與豐富性。

石雀故事

元 剔紅綬帶秋葵紋漆盤(局部)

該盤采用的黃漆素地工藝深色背景,一方面可以突出表面的花紋,另一方面可以使漆地平滑整齊。據介紹,圓盤底層未經加工的黑色背景在早期的雕漆作品中較為常見,據此可推測其創作年代應在14世紀的元朝。

石雀故事

元 剔彩山茶紋漆盒
高3.5厘米 直徑10.2厘米

在中國漆器中所展現的花卉往往由于其造型而難以準確被辨認,然而這個盒子上的花朵應該是山茶花——其在冬天耐寒開放,寓意著堅韌與頑強。盒子底部有“張成造”三字款。張成是元代杰出的雕漆藝術家,而出自巨匠之手的精品流傳至今彌足珍貴。

石雀故事

元 黑面剔犀香草紋漆盒
高4.1厘米 直徑9.8厘米

漆盒表面的渦卷云形花樣常常被稱為“香草”紋飾。明曹昭《格古要論·古漆器論·剔紅》中記載:“剔紅器皿,無新舊,但看似厚色鮮紅潤堅重者為好,剔劍環香草者尤佳。”香草紋常常與劍環紋飾一同被提起。香草紋與劍環紋在中國雕漆漆器中被廣泛運用,而這種紋飾的運用可追溯到中國早期青銅器上的紋飾。

更多展品欣賞:

石雀故事

清晚期 剔彩開光道教人物圖漆盒

石雀故事

明中期 剔紅四季花卉紋拂塵

石雀故事

明晚期 剔紅梅紋漆筆

石雀故事

元 剔紅牡丹紋漆盤

石雀故事

清乾隆 剔紅庭園人物圖筆筒

石雀故事

清乾隆 剔彩玉玦形漆盒

石雀故事

清晚期 剔紅開光山水紋漆瓶

石雀故事

明萬歷 剔紅龍紋漆盤

石雀故事

明嘉靖 剔彩道家神仙圖漆斗

石雀故事

明晚期 剔紅金彩梅鵲紋漆盒

(文章來源于網絡)

?

匠人快訊致力于行業新聞、專業知識的宣傳推介,您可以通過頂端的搜索框輸入關鍵詞查詢您想要閱讀的內容。

投稿請聯系微信:yuqi102(長按下圖二維碼識別可添加微信),我們將盡快為您發布(免費)。08haobianji.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