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宮秘寶 ‖ 臨潼慶山寺

陜西省臨潼發現唐代著名慶山寺遺址

新華社北京8月16日電? 陜西省臨潼縣今年(編按1985年)五月發現唐代著名寺院慶山寺的遺址。在寺院地宮里出土了一批包括青石雕釋迦如來舍利寶帳、銀槨金棺、盛唐壁畫等一百一十多件珍貴的佛教文物。

石雀故事

銀葉菩提樹
 釋迦如來舍利寶帳的四角留有孔洞,原本插有銀葉菩提樹,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的。

慶山寺遺址位于臨潼縣城東北十公里、離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四公里的地方。據吏料記載,慶山寺是隋唐時四十八個名寺之一。這次出土的一塊寺碑,記載慶山寺的修建年代是“開元二十九年”,說明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四十四年。

石雀故事

經過發掘清理,發現遺址舍利塔基下是一座座北朝南的地宮。

石雀故事

蓮紋方磚
 模印燒制而成。紋飾以十二瓣蓮花為中心,可分五重。中心花蕊呈八瓣花卉狀。蓮瓣呈橢圓形,并以線條勾勒。蓮紋之外繞纏枝紋一周,纏枝紋外四角飾忍冬葉紋,最外層為乳釘紋。此類方磚在唐代宮殿、建筑遺址中較為常見,應作鋪地之用。

宮前石門的門欖和門楣上均有線刻畫與浮雕,精美細膩,超過著名的西安大雁塔線刻、浮雕。主室中間是一座高一百零九厘米的樓閣式四方石塔,上鐫“釋加如來舍利寶帳”八字。攢尖的角檐是四只從未發現過的石刻涂金鳳鳥。檐下刻有各種花紋和飛天,塔身四壁為線刻的佛教故事畫。這種塔式建筑的石刻寶帳還是第一次發現。

石雀故事石雀故事石雀故事

荼毗圖
 石質寶帳的四面用繁縟細膩的線紋,刻畫四幅不同情節的佛祖涅槃故事,分別為臨終遺教、雙林滅度、荼毗和八王分舍利。圖像中佛陀菩薩慈祥莊嚴,弟子和諸天神情悲愴。線刻的人物輕盈飄逸,衣帶如被風吹拂,這種藝術手法與盛唐時期流行的吳帶當風畫法非常相似。

石雀故事

石雕寶帳是空心的,內放一個長二十一厘米的銀槨。槨蓋上嵌有珍珠、瑪瑙、水晶、寶石等“七寶”,四周輟有珍珠串成的流蘇,鑲有鎏金菩薩。槨下托以銅質鎏金須彌座。槨內有長十四厘米的金棺。棺外鑲有浮雕人物和寶石、珍珠,棺內有兩個分別高四點五厘米和二厘米的綠色玻璃瓶。瓶內裝有用小米粒大小的白色水晶石制成的釋迦牟尼骨灰。

石雀故事

銀槨
 銀槨放置在鎏金銅座上,周身裝飾有大量奇珍異寶,繁縟華貴,所用的材料有紅瑪瑙、白玉、珍珠、瑪瑙等各類寶石,即是前面提到的七寶。槨的左右兩側各貼飾五位弟子,這便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他們形態各異,神情悲愴,簇擁在棺槨的四周,與貼飾的菩薩、佛足共同組成佛祖涅槃時弟子依依不舍的情景。

寶帳前一字擺著三件供盤,中間盤中供品是唐三彩南瓜。這一發現打破了過去“南瓜不敬佛”的說法,也是迄今首次發現的食物唐三彩。

石雀故事

兩邊盤內盛的綠色、黃色玻璃果。

石雀故事

供品中還有銅質人面壺一個,壺腹鑄有六個人面浮雕,臉型和發式是古代印度風格。

石雀故事石雀故事

人面胡瓶
 北京大學林梅村老師認為慶山寺地宮出土高浮雕人頭胡瓶,器型與粟特鶴嘴胡瓶相同,而腹部六頭神像實際上是印度教戰神塞健陀(SKanda)像。據印度教神話傳說,塞健陀是雪山女神帕爾瓦蒂和印度教主神濕婆之子,以及象頭神伽內什的兄弟。塞犍陀誕生后由六位乳母養育,所以長有六個頭,也稱“六面天”。

石雀故事

忍冬紋鎏金銅高足杯
 慶山寺塔地宮還出土有其他重要文物,例如人面紋胡壺、忍冬紋鎏金銅高足杯,以及金棺內的琉璃瓶,它們與絲綢之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應是源于薩珊或粟特地區,體現了唐代器物中濃郁的外來特色。

在地宮和甬道的磨磚砌縫墻上直接繪有壁畫,形象生動,可與乾陵陪葬墓道的壁畫比美。

石雀故事

卷云團花紋彩繪陶瓶
粉色胎體,外施一層白色化妝土,并撒以金片。器表彩繪淡紫色卷云紋及朱紅色重瓣團花紋。

陜西省文物考古界的一些專家初步鑒定,這批唐代佛教文物對研究佛教史,中國古代建筑、繪畫、玻璃、雕刻,以及中外關系和科技史,都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實物資料。(完)

石雀故事

長安是中國唐代的佛教中心,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玄奘西天取經歸國,中國佛教本土化進程加快。唐高宗、武則天執政的半個多世紀,唐代佛教最為繁榮。

石雀故事

觀音立像

隋,1973年臨潼通靈寺佛教窖藏出土。

臨潼是古代長安的東大門,屬于京畿地區。高宗武則天時期,就是佛教最為鼎盛的時候,金銅造像的藝術風格集中代表了長安地區造像的藝術水平。

石雀故事

鎏金銅鎏金銅觀音立像
隋,1973年臨潼通靈寺佛教窖藏出土。

大唐帝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長安,影響力輻射全國乃至沿海的周邊。臨潼地處京畿東門,1973年、1984年兩次發現初唐、盛唐時期金銅造像五百余尊,數量居歷次之冠。

石雀故事

鎏金銅坐佛像
唐,1973年臨潼通靈寺佛教窖藏出土。

長安作為中國唐代的佛教中心,得益于十六國、北朝、隋代該地佛法的興盛與傳承。前、后秦高僧道安、鳩摩羅什在此譯經弘法,標志長安成為佛學盛地。西魏、北周的都城長安,崇佛氛圍濃郁。隋文帝登基后大力復興佛教,隨著大一統國家的建立,佛教造像汲取南北、東西所長,形成了獨具時代特色的長安風格。

石雀故事

唐玄宗開元盛世以后,長安經歷了安史之亂、會昌滅佛、黃巢起義多次劫難,城內郊外寺塔殘破,經像毀廢,所以臨潼發現的佛教遺跡、遺物尤顯珍貴。

石雀故事

三彩獅子
 在唐朝,三彩造型中,馬和駱駝非常之多,而三彩獅子特別稀少。這對三彩獅子是迄今所見制作時代最早、藝術水平最高的三彩動物造型,它的問世一掃唐代帝王陵前石獅四蹄抓地的呆板作風,也是中國出土最完整的一對三彩獅子。

石雀故事石雀故事

三彩獅子
 出土時位于地宮石門兩側,呈護法之勢。通身施褐、綠、白三色釉,坐臥于磐石狀底座之上,造型生動,線條流暢。一獅俯首含足,憨態可掬;一獅抬足撓癢,雙目微閉,怡然自得。陜西歷史博物館藏1955年西安市王家墳村第90號唐墓出土三彩獅子一對,造型與之相似。

石雀故事石雀故事石雀故事

銅鎏金蓮花

石雀故事

銅凈瓶
寶珠形蓋鈕,蓋內連彈性銷子。

石雀故事

鎏金銀首銅錫杖
上端為一四面方塔。

石雀故事

卷草紋銀管形器
以魚子紋為地,鏨刻卷草紋。

石雀故事

弦紋銀盒、銅提梁罐
出土時提梁罐內裝了12枚開元通寶銅錢。

石雀故事

獸面銜環六足鎏銀銅爐
 多足爐在北朝時就已出現,造型以五足為主。此件六足銅爐為目前僅見,其獸面形足和足見獸面銜環裝飾多見于晚唐時期的五足爐中,為同類型多足爐較早時期的作品。出土時爐內積滿了香灰。

石雀故事

銅剪

石雀故事

白瓷盒

石雀故事

白瓷盒

石雀故事

黑釉白瓷缽
 內壁為青白釉,有冰裂紋。外壁為黑釉,釉色厚重均勻。口唇部沒有釉,露出白胎。1999年西安醴泉坊三彩窯址曾出土181件外黑內白的瓷片,其中有2件于此形制相同的標本。

石雀故事

黑釉陶缽

石雀故事

黃釉瓷碗
底部墨書“宗”字。

匠人快訊致力于行業新聞、專業知識的宣傳推介,您可以通過頂端的搜索框輸入關鍵詞查詢您想要閱讀的內容。

投稿請聯系微信:yuqi102(長按下圖二維碼識別可添加微信),我們將盡快為您發布(免費)。08haobianji.jpg

?